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在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新草编”就让一根根小小的秸秆绽放着迷人的光彩。
包缠、钉串、盘结……一根根秸秆在港务区柳新镇蒋楼村村民谢传德的手中上下翻飞,不一会功夫,就变成了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精美草编作品。
谢传德介绍说:“草编技艺在中国民间流传了几千年,柳新村民祖祖辈辈都有从事秸秆编制的传统。”2020年8月,“柳新草编”入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谢传德为代表的草编技艺传承人,开办了宝树草工艺品有限公司,在他的传承带动下,柳新草编品种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发展,新花样、新工艺、新编法、新产品不断涌现,实现了柳新草编的生产由实用为向艺术审美的转变。“为适应市场化的需求,在秉持时尚化、生态化的理念下,在保持秸秆本色的基础上,结合小麦秸秆的特性,通过设计创新、工艺改进,不断研制出更多畅销的工艺品。有出口到日韩欧美的时尚草帽、出口到马来西亚、印尼巴厘岛的沙滩席等等。”
现在,他还在积极利用公司开放日和直播平台向人们宣传介绍柳新草编这一民间传统技艺。“今后我会用更多时间宣传、制作更多主题丰富、兼顾实用性和审美性为一体的草编作品,让更多人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谈及未来,他满怀希冀。
2021年,“柳新草编”亮相第三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作为港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充分展现了大运河畔港务区人民的传统民俗技艺,宣传了港务区非遗文化,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流连忘返。此次博览会不仅提高了柳新草编的知名度,还让谢传德收获了大笔订单。“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原生态、小众化的秸秆产品逐渐成为的一种时尚潮流,公司的各类产品也广泛受到消费者认可。”谢传德说,目前,港务区已注册成立秸秆工艺品公司多家,年编织销售草编工艺品100余万件(套),消耗秸秆近万吨,带动当地5000余名农民从事柳新草编工艺品编织,助农民增收致富。
(来源:中国徐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