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损坏了他人财物需要赔偿,这是天经地义。然而,财物的价值该如何认定?今天(6月13日),昆山市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案例,市民李女士就因玉镯被杨先生不小心损坏,向法院起诉索赔10万元,法官是如何判定的呢?
事发当天下午,李女士在昆山某商场购物时与他人发生纠纷,随后路过的熟人杨先生过来劝架,结果在拉扯的时候,杨先生不小心推了李女士一下,导致李女士的手镯当场摔碎,事后双方达成赔偿协议,约定由杨先生自愿赔偿李女士10万元,达成协议的当即支付1万元,其余分期付款。后来,杨先生在支付了1万元后便明确表示不按约支付剩余款项,李女士多次催要未果,将杨先生诉至法院。
在法庭上,原告李女士诉称,自己的手镯是19年前花费3000元买的,一直随身佩戴,现早已有较大升值,且对自己具有重要意义,杨先生在不小心摔碎玉镯后,自愿赔偿10万元,根据双方签订的赔偿协议书,杨先生还应再支付9万元。被告杨先生则称,双方发生纠纷后就此报警,在派出所内李女士向警方陈述该玉镯花3000元购买,但并未出示任何购买凭证。就算玉镯当年价值3000元,至今也不可能增值到李女士要求的赔偿金额。另外,当天在派出所的调解下,双方其实已经达成赔偿协议,约定去上海由杨先生购买同品质的玉镯作为赔偿。后来,李女士反悔,胁迫杨先生签下了赔偿10万元的协议。杨先生认为此协议无效,玉镯的原价值以及残存价值应由鉴定机构出具专业的鉴定意见,法院依据鉴定结论作出裁判。
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本案中,被告杨先生损坏原告李女士手镯,存在过错,李女士主张杨先生赔偿损失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法院予以支持。其次,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根据鉴定机构出具的结论,涉案手镯的市场价为20200元-23000元。虽然双方签订了赔偿10万元的协议,但该协议约定的手镯价值与玉手镯的实际价值相差较大,应予撤销,不应按照约定的价值予以赔偿。最后,法院根据鉴定机构的意见,确定该玉镯价值为23000元,扣除被告杨先生已经支付的10000元,还需支付13000元。
(来源:《零距离》记者/孙艳 编辑/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