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江苏省夏收工作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各地通过政策扶持引领,积极推进秸秆离田试点工作,让秸秆变废为宝,努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这两天,在淮安白马湖农场第十生产区,一台台撸草机、打捆机在田间欢快地奔跑。据预计,6000亩麦田不到5天的时间就可以全部完成秸秆打包离田工作。
省白马湖农场第十生产区主任刘小俊说:“秸秆离田以后,无论是整地质量还是栽插质量都有好处,地更容易整平,然后就是栽插的时候秧苗活棵快,很少出现死苗现象。”
秸秆最终被电厂用来进行生物质发电,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多方受益。据淮安市紫仪轩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建宝介绍:“1000亩地产生的秸秆大概1000包左右,重量约400吨,到(电厂)那边水分化验正常,可以卖200多块钱一吨。”
在泰州兴化, 这家生物能源企业这两天也十分忙碌。从周边镇村收储上来的小麦秸秆,会第一时间和各种畜禽粪污一起进入公司自动化生产线,利用先进的生物厌氧发酵技术处理制取生物天然气。
江苏久源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德瑞说:“我们这个项目主要是以农业废弃物生产生物天然气的,我们的产能基本上可以辐射三四千亩地,能收个1000多吨的秸秆做成生物天然气,提供给工厂、汽车或者居民使用。”
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沼渣和沼液还可以作为有机肥还田,供应农户使用。从"离田"到"还田",不仅秸秆变废为宝,农户和相关企业也增加了不少收入。据了解,今年泰州兴化在大邹镇等7个乡镇开展了秸秆离田试点,涉及小麦种植面积约12万亩。
泰州兴化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徐松春说:“我们会继续压实责任,督促乡镇继续秸秆离田试点工作,确保收获一片、打捆一片、离田一片。接下来也会推广好的做法,形成好的模式。”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董路 淮安台 泰州台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