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首位马拉松比赛冠军时隔65年重回夺冠地

2022年06月09日 14:47:4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6月9日)上午,曾在1957年11月24日夺得新中国成立后首次马拉松冠军、已经93岁高龄的夏启宇老人,时隔六十五年之后再次来到当年的夺冠地——南京江宁方山北麓的横岭村旧址(今为横岭社区)。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国际田联将42.195千米确定为马拉松比赛的标准距离之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国内从没有举行过按照标准距离完赛的马拉松比赛。新中国成立之后,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国内首次按照标准距离42.195千米而举行的马拉松比赛——江苏省马拉松赛,于1957年11月24日于南京举行。在这次比赛之中,南京选手夏启宇夺得新中国成立后首个马拉松比赛冠军,他在这次比赛中创造的2小时52分40秒的成绩也是新中国第一个马拉松比赛成绩。

  比赛的次日(1957年11月25日),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在头版刊登了题为《解放后首次马拉松长跑赛昨日举行  夏启宇创马拉松正式纪录》的新闻。这篇新闻不仅确认此次比赛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马拉松比赛,而且记述比赛终点在“方山横岭村”。横岭村位于方山西北麓,今为江宁区淳化街道横岭社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只有方山以西的公路穿村而过。

  6月9日早晨,夏启宇老人出门之前,来自莫愁湖小学的少先队员胡洋溢代表学校师生赶到老人家门前,前来送上鲜花和同学们绘制的“少先队员向夏爷爷学习”的图画作为礼物。夏启宇老人高兴地接过礼物后,专门又向记者和胡洋溢小朋友展示了自己在家中才找到的珍贵照片,以此勉励少先队员们从小锻炼身体。

  这2张第一次被公布于世的照片,其中有夏启宇年青时在公路上奔跑的历史场景。这照片的披露,让今天的人们能够第一次通过凝结在光影之中的历史瞬间,从而清晰地看到几十年前新中国首位马拉松冠军奔跑的模样。

  随后,夏启宇老人随着志愿者们,乘车经过几十公里来到方山北麓横岭社区。南京晓庄学院此次陪同夏启宇老人重回夺冠旧地的大学生志愿者均为该校方山校区的学生。为了迎接老人实地寻访而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他们在横岭社区走访询问了许多位85岁以上老人,了解当时穿过村庄的公路的状况,并且实地踏勘了公路的走向。

  夏启宇老人在横岭社区下车以后,志愿者同学们举起印有“热烈欢迎新中国第一次马拉松比赛冠军夏启宇重回夺冠地”的横幅,热情地呼喊“欢迎夏老重回方山!”随后,志愿者们依据此前在横岭社区走访询问85岁以上老人的结果,在山麓旁边给夏启宇老人指出了1957年唯一经过横岭村的公路位置。

  在志愿者们的搀扶下,夏启宇老人重新踏上六十五年前参加马拉松比赛时跑过的公路,在现场为大家回忆了夺冠的情景。并且在志愿者的协助下,指出了六十五年之前夺冠冲线的大致路段位置。

  据了解,夏启宇老人在1947年参加革命后入党,是一位有着七十五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此前接受访问时多次表示,自己能够成为医生、能够在新中国参加马拉松比赛,都是党组织培养的结果。在当年的夺冠地现场,夏启宇也以老党员的身份,和大学生志愿者之中的党员代表们一起重温了入党誓词。他勉励同学们刻苦学习、积极锻炼,投身祖国建设事业。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王文欢 编辑/汪泽)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