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6月7日)上午11时10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余昌祥去世,享年95岁。让人感动的是,老人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他的生命正以另一种方式在延续。
今天上午,在南京某小区,记者见到了正在整理遗物的余昌祥女儿。遗物里,最醒目的是一份遗体捐献荣誉证书。余昌祥的大女儿余惠霞说:“父亲见过的悲惨事情太多了,父亲说生前不能为国家多做贡献,死后也要捐献遗体,贡献医学。父亲的品质非常高尚,给我们子孙后代都有激励。”
余惠霞的父亲余昌祥,生于1927年,家住南京扫帚巷,1937年南京大屠杀发生时,余昌祥年仅10岁。当时,他和家人躲在一个防空洞里避难。余昌祥的父亲被日军杀害,舅舅被日军打了2枪扎了7刀,最后幸存了下来。
南京大屠杀后,余昌祥跟着舅舅做粮食生意糊口,解放后曾在金陵机器厂工作,后到安徽合肥支援三线建设,1987年在工艺装备厂退休。余昌祥后来家庭和顺,但年少时的伤痕却终生难愈。
余惠霞说:“父亲的内心一直都是封闭的。我2010年帮他办幸存者证的时候,他就不想办,他不想提、不想回忆,一讲就哭。”
2010年,余昌祥被认定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此后,他积极参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办的和平主题活动,也就在2010年,他和老伴帅素华,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捐献遗体。
2010年,老两口在南京市红十字志愿捐献遗体申请登记表上签字。
2014年,老伴帅素华去世,捐出遗体。
8年后,2022年6月7日,95岁的余昌祥因病去世,女儿按照老人的遗愿联系了南京市红十字会,同样捐出遗体。
余昌祥的二女儿余惠如早上发了一条朋友圈,文中写道“他把最后的自己奉献给了社会。”
多年来,余昌祥的三个女儿陪同父亲参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悼念活动。未来,一家人将继续讲述父亲的故事,传递和平理念。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消息,目前,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的南京大屠杀在册在世幸存者仅剩55位。
向余老先生致敬,也向支持老先生做出遗体捐献决定的他的家人致敬。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他们日渐老去,但他们点亮的和平之光,一定可以照亮越来越多的地方。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姜超楠 赵丛歆 史哲铭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