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帮英烈魂归故里

2022年06月08日 15:09:49 | 来源:泰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烈士亲属刘英接受记者采访。

  连日来,《泰州日报》报道了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相关部门,帮长眠在朝鲜的20位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寻亲的新闻,引发强烈反响。近日,好消息再次传来:姜堰籍烈士许志云的亲人已找到。6月7日上午,记者前往姜堰区蒋垛镇,采访烈士许志云的亲人,了解先烈鲜为人知的故事。

  盼着战争早日结束

  却等来丈夫牺牲的消息

  在姜堰区蒋垛镇邱刘村,当着记者的面,许志云的大儿媳、今年73岁的刘英捧出烈士证明书和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

  资料显示,许志云是姜堰区蒋垛镇邱刘村人,1921年1月出生,1948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10月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生前系23军67师警卫连战士。

  据了解,许志云参军时27岁,已成家,生有两子,大儿子4岁,小儿子4个月。许志云弟兄三人,他排行老二。部队征兵时,许志云的大嫂身体不好,弟弟患肝病,于是他主动报名参了军。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刘英说,听家里人讲,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公公许志云随部队奔赴抗美援朝战场。许志云作战勇猛,曾立过6次功。一次激烈战斗后,部队撤退时,遭遇敌机轰炸,他和部队穿行在山坳间,不幸踩上了敌人埋设的地雷,壮烈牺牲。

  刘英说,婆婆邱大英生前曾说过,公公许志云参军后曾写过一封信回家,信中流露出对家人的思念和不舍。大意是:他参军后照顾不到家里,让妻子受累了。等战争结束,他退伍回家后会揽下所有家务,让妻子好好享福。

  许志云的信给邱大英带来了念想,她抚养着两个儿子,盼着战争早日结束,丈夫能早日归来,一家人和和美美地过日子。

  可是,盼啊盼,等啊等,等到的却是丈夫牺牲的消息。“1953年农历三月十四,婆婆正在地里薅草,接到公公牺牲的消息,随即哭成了泪人。”刘英说,婆婆失魂落魄地回到家后,趴在桌上哭了很久。家里人都沉浸在悲伤中。

  部队托人送回了许志云的遗物:一枚背面写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赠 1951”字样的抗美援朝纪念章、一块银元、一双皮鞋和一件黄大衣。

  此后,家里人将农历三月十四作为许志云的忌日,每年到这个时候都会祭奠他。

  众人齐心协力

  照顾智障烈属

  丈夫参军后,邱大英一个人照顾两个幼子很是吃力。有一次,二儿子许宝流发高热。由于家贫,加上农村医疗条件差,在持续高烧后烧坏了脑子,留下了智障的毛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全天候照顾。

  许志云牺牲后,邱大英领到了140元的抚恤金,并按月领取烈属补助。可是她一个女人,要照顾两个孩子,日子着实过得不易。不得已,大儿子许宝书没读几年书就出来干农活,16岁便干起了挑粪这样的重体力活。

  今年83岁的许宝银是许志云的侄子。许志云牺牲时,他已经十几岁。“我的父亲许金发作为老大,承担起照顾一大家13口的重任。”许宝银说,二叔是烈士,是为抗美援朝牺牲的,是全家人的光荣。父亲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照顾着二叔家的人,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许宝流。

  刘英说,自嫁到许家门上,看到婆婆辛苦,她也加入到照顾小叔子的行列。

  27年前,邱大英因病去世。临终前,她放心不下二儿子,再三嘱托刘英“多担待些,你就把他当儿照顾”。“婆婆你放心,你把我当女儿看待,我把你当自己的妈妈。宝流我会照顾好,有我一口吃的,就饿不着他。”刘英对婆婆说。

  许宝书长期在外打工,婆婆去世后,刘英承担起照顾小叔的重担。盛饭、穿衣、洗脸、洗澡,她都精心照料。在她的照料下,婆婆去世后,许宝流又活了近十年。

  多次打听烈士安葬地

  如今终于有了确切消息

  “婆婆在世时,十分思念公公。”刘英说,婆婆曾多次去姜堰民政部门打听公公安葬在哪里。婆婆裹过脚,行走不便,去一趟不容易,但仍坚持去。婆婆的坚持让她感动。

  邱大英生前的心愿,希望知道丈夫确切的安葬地。根据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寻亲服务团提供的信息,许志云安葬在朝鲜开城烈士陵园4号合葬墓。

  得知这个消息,刘英很激动。她拿来一个本子,让记者写下许志云安葬地的详细信息。“这下好了,终于有了结果。”刘英激动地说,有机会的话,她一定会带着儿孙去朝鲜祭扫,祭奠烈士英灵。婆婆泉下有知,一定能安息。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