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青春⑱|90后古籍修复师埋首故纸堆 令珍贵典籍百世不磨

2022年06月03日 19:54:5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南京图书馆是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也是首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保护单位。十年前,毕业于金陵科技学院古典文献(古籍修复)专业的丁峰,进入南京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工作,成为团队中的首位90后古籍修复师。

(丁峰修复古籍)

  南京图书馆五楼的古籍修复室偌大而安静,几张大方桌堆满了各种纸张卷轴,丁峰就埋首其中。桌垫上躺着一页古籍,薄如蝉翼,目之所及都是细小的孔洞,丁峰低头注目,用润湿的毛笔补破,一丝不苟。

(破损书页)

  日久年深,泛黄的古籍在岁月冲刷下千疮百孔,虫蛀、酸化、霉烂、水渍、灼烧……各种问题都有可能发生。因此,修复古籍往往是“因书制宜”,修复方案不尽相同,若论完整操作程序,可达20多道工序。一般先从定损、拍照开始,而后测酸碱度、配纸、拆页等手续,最后喷平压实、裁切折页、捶平装订。

(部分修复工具)

  于是,丁峰的抽屉里和桌子上都是各种工具。他介绍,现在多了一些高清修复台、酸碱度检测仪等高科技工具,为古籍“望闻问切”出示准确“病历单”,“我们这儿收集的纸张比较全,以前是凭经验用手摸或者晃一晃,现在有纤维仪,就可以看它里面含竹量或者混料含多少,能更精确一点。”

(选纸)

  修旧如旧依旧是当下古籍修复的宗旨,不同于书画修复需要补全,古籍修复一般不接笔,只是纸张修复,因而选纸极为重要。古籍修复室里有一个存放近80类纸张的小库房,在颜色、帘纹、质地、薄厚等方面都有细微差别。

  丁峰只要扯扯纸张,听声触摸,就能找到自己要的,必要时还需自行染纸,“如果古籍年代比较久,纸质颜色偏深,我们就会进行染纸,用传统的毛利壳、茶叶之类对纸张进行染色。”

(网图:《永类钤方》)

  丁峰工作的第五年,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江苏传习所成立,开展了一批珍贵古籍修复项目。这一次,丁峰承接了第一份重任——近700年前的元代医书《永类钤方》。

  丁峰介绍,元刻本传世少,非常珍贵,片纸只字都是宝,容不得一点差池,“可以看到书里面还有清代修复的痕迹,把缺的字或者缺的蓝线已经画上了,但是这些东西到我手上的时候全部散掉了。我就找了一个透光补书板,对着光,把原来的字一个一个拼回去。拼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能歪一点或者蓝线对不上。”

(修复展示:左为修复前,右为修复后)

  修书,修身,也修心。十多年埋首故纸堆,丁峰一点儿也不觉得寂寞。他的身边也有越来越多抱有同样热忱的年轻人,接力传承,“现在我们团队总共12人,组长是一位80后,其他人都是90后。我们就是想出点力,使这些传统的古籍延续下去,继续保存,这也是延续中国传统文化。”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顾倩颖 编辑/高若婷)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