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的提议“落地” 南京这样创建儿童友好城市

2022年06月01日 12:53:5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六一前夕,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门口的斑马线变成了彩色——两个五年级的学生提出的建议变成了现实。

  蹲下来,一米高度看世界,听听孩子们的愿望——这是南京这座城市对儿童友好,给他们送出的“温暖礼物”。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门口的斑马线

  今天(6月1日)是六一儿童节,“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越来越多地由理念转化为切切实实的行动。不少地方正把“儿童友好”当做城市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听取“儿童意见”,充分考虑、满足儿童的实际需要,为“小市民”们提供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

  “看到斑马线真的有颜色了,还具有防滑的功能,我感觉很开心也很新鲜。”5月25日下午,鼓楼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李沐羽接到了一个惊喜的电话,南京市交管局慎重考虑了她此前提出的建议,决定把秦淮区游府西街小学门口的斑马线改造成彩色,作为“彩色斑马线”的试点。放学后,她急忙赶到现场。

李沐羽(左)和尹世泽(右)

  李沐羽告诉记者,“彩色斑马线”的建议是去年底参加南京举办的“小小民生观察员”社会实践活动中,和同学尹世泽一起提出的。当时发现下雨天校门口的斑马线不容易看清:“我们当初想刷上彩色斑马线,可以更明显地让来往车辆知道这里是一个学校,行慢一点。而且它还要很防滑,非常实用。”

“小小民生观察员”周璇琳设计的儿童踩踏式喷水木马

  一般而言,斑马线是交通标线,不能随意涂改。但这条建议引起了南京市妇联的重视,南京市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玉梅说:“孩子们‘从一米的高度看城市’,往往能发现很多被成人忽视的东西,不能因为成人社会的发声,把儿童的声音掩盖掉。”

  那次小小民生观察员活动共15天,南京市妇联共收到了1200余份来自孩子的建议案,王玉梅说:“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尽量地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发声渠道,真正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表达问题,从小培养一种社会责任感。而且孩子们对于自己提出来的建议,看着它被政府采纳、落地以后,他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1200多份建议案目前已有3份成功落地,其中“彩色斑马线”被纳入了南京市政府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建立农贸市场儿童自习室”在玄武区推进,还有更多建议案等待着“开花结果”。

  按照“一米高度看城市”,用儿童视角推动城市建设也是业内对于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普遍共识。江苏省妇女儿童发展“十四五”规划中,首次提出全域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日前,《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将聚焦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五个方向,倾听儿童声音、扩大儿童参与,让儿童成为城市治理品质的重要评价因子。

儿童花园议事会

  5月29日是周日,南京江宁区睦邻下墟儿童友好花园里热热闹闹,郁郁葱葱的大树下秋千架摇摇晃晃,小兔子蹦来蹦去。花园中央,五彩的小圆桌旁围坐了一圈“儿童议事员”,正叽叽喳喳和大人们一起讨论如何让这个“藏”在社区里的花园变得更可爱、更有趣。

小朋友提出建议

睦邻下墟儿童友好花园

  别小看了他们,许多城市细节,细微平常,于成年人“不成问题”,但在“1米视角”,细节就被放大。王玉梅称,尽管有些建议案看起来还不够成熟,但和成人的建议案一样,都会经过严格程序论证:“我们邀请了政府相关的部门给他们来讲南京的城市规划,南京未来发展应该是什么样子,请市人代联委来给孩子们讲解怎么去写建议,教会孩子们怎么从小参政议政。我们也力争让他们能够形成一个闭环,把建议案提交给我们市政府的各个相关职能部门。”

  除了听取儿童意见,早些年间,南京还启动了首批儿童友好空间的改造项目,传递“儿童友好”的理念。自2017年以来,江宁区东山街道泥塘社区贯彻儿童优先理念,积极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让社区成为儿童健康成长乐园。

“儿童交通安全”室内室外体验中心

“儿童交通安全”室内室外体验中心

  于是,“严肃”的社区里,多了几处“俏皮”的空间——“儿童交通安全”室内室外体验中心、儿童健身区、儿童室内阅览室……江宁区泥塘社区妇联副主席吴梦婕告诉记者,这都是听取孩子们的意见打造而成:“一方面建设了室内外两个交通友好的场馆,在孩子们上下学的途中完善了儿童斑马线等一系列的设施设备。另一方面也广泛地去链接资源,邀请了交警中队以及一些专业的社会组织来给孩子们开展相应的交通安全方面活动,充分发挥孩子们作为一个城市小主人的身份,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

绿地公园里的儿童友好空间

小西湖社区儿童议事会

  2021年10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后,南京、苏州、徐州、扬州、无锡、镇江等多个城市,纷纷将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列入城市发展规划。对儿童的态度,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一座对儿童友好的城市,一定蕴含着更多包容、温柔和韧性。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 李秋雨 刘正则 索浩阳 顾倩颖 编辑/李时)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