辖区常住居民中老年群众多,怎么保障他们不被诈骗?在他们排队时开展“小服务”,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在他们乘凉的树荫下搭建“小讲堂”,讲授反诈知识;在他们转账前温馨“小提醒”,阻挡给骗子汇款。近日,徐州市公安局云龙分局青年派出所推出三项小举措,用心用情用力守护辖区老年群众的“钱袋子”。
帮你装:排队时的“小服务”
“李警官把‘国家反诈中心’APP装我手机里了,只要是骗子打的电话,我就能收到提醒,谁都骗不了我!”推推老花镜,王大爷和坐在旁边的老伙计说,“装了这个,手机里就有‘警察’24小时给你盯着,这多踏实!”
“为了预防老年群众被骗,我们将反诈与防疫工作相结合,推出‘帮你装’服务,在全员核酸检测的时候,组织社区民警、辅警到辖区4个核酸采样点位,利用老人排队的时间,‘一站式’帮助他们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并指导使用。”青年派出所所长李新龙说。
“这都晚上8点多了,我刚散完步回到家,你怎么来了?”韩大姨看到站在门外的社区民警张廷飞时诧异地说。张廷飞笑了笑,将“老年防骗宣传单”递给韩大姨:“大姨,这个睡前看一看,有好处!”
青年派出所还组织社区民警梳理了辖区老年群众的住户信息,推出“错时扫楼”工作法,利用晚上7点到9点老人锻炼结束回家的时间段,逐楼、逐户、逐人“地毯式”分发宣传单。
给你讲:树荫下的“小讲堂”
“免费小家电,可能是诈骗;说你要中奖,要和警察讲。”5月22日下午,在云龙区老街坊小广场里的一处树荫下,民警何刚带着“标配”的小马扎和大水壶,和大爷大妈们围坐在一起,聊着老年群众被骗的真实警情,“天上不会掉馅饼,网上处处有陷阱,咱可不要轻易将子女资料、银行卡信息、手机号码等泄露给别人……”
由于针对老年群众的诈骗与普通诈骗在案件类型、作案手法、聊天套路上存在很大不同,用预防一般诈骗案件的方式应对老年群众被骗案件,效果并不理想。夏季来临,不少老人闲暇时聚到树荫下乘凉,青年派出所就地“搭”起防骗“小讲堂”,民警带着小马扎,坐在老人身边,结合针对老年群众的常见诈骗套路,详细讲解如何预防“缴纳养老金”“保健品抽奖”“温情关怀”等诈骗套路。“这种‘树荫下的小讲堂’形式简单、灵活度高,深受老年群众欢迎。”青年派出所教导员李真说。
该所还总结了诈骗老人案件的作案手法,结合真实案例中的典型话术,针对性录制防骗音频、制作反诈横幅,用“反诈小喇叭”在核酸检测点、商场进出口反复播放,在小区、广场的明显部位悬挂张贴。
该所还以“警民恳谈会”为载体,邀请社区代表、老党员、老干部,用老人习惯的方式、语言,讲老人听得懂、记得住的话。考虑到老人视力弱、眼花等普遍情况,他们还专门制作了字体加大加粗、色彩鲜艳明快的“老年版”防骗宣传单。同时建立30余个“防骗微信群”,社区民警每日在群内发布防骗信息,强化老年人防骗意识。
为你挡:转账前的“小提醒”
“警察同志,有位60多岁的大娘要转3万块钱给她在美国上班的孙子,我们感觉很奇怪。”5月23日10点,中国建设银行工作人员反映了一个情况,民警曹乐迅速赶到现场。
在银行,大娘嘴里不停念叨着:“孙子说不能用微信,只能银行转账。”“您先别着急,我和您孙子联系一下。” 曹乐急忙劝阻大娘。随后,曹乐查看了“孙子”与大娘的聊天记录并联系了大娘家人,最终确定大娘手机里的“孙子”就是诈骗嫌疑人,成功为大娘避免了损失。
青年派出所与辖区5家银行网点组建“警银联盟”,在遇到老年群众大额转账时,柜台员工及时进行反诈提醒并联系派出所,民警现场进行核实,通过“柜员多问一句、民警多跑一趟”护好老人的“钱袋子”。
截至目前,“警银联盟”已高效运作180余天,成功避免老年群众经济损失约40万元。
“重点检查没有资质、手续不全的理疗场所、保健品售卖点。”5月18日,青年派出所联合办事处、城管、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起底检查辖区理疗场所、保健品售卖点等易发生老年群众被骗案件的场所。“本次检查联合多部门对违规场所依法取缔,极大挤压了老年群众被骗案件的发生空间。”社区民警李亮介绍。
该所还与辖区19家宾馆形成联动机制,要求宾馆承接面向老年群众的讲座、活动时,第一时间与公安机关对接,把风险防范做在前面。据了解,今年截至5月中旬,该所辖区违法犯罪警情数同比下降44.66%,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42.48%。
(来源:徐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