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面对面 冬训提质效 扬州市2021—2022年度基层党员冬训工作侧记

2022年05月24日 17:18:4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一年一度的党员冬训是党员筑牢精神之基、补足精神之钙的“加油站”“充电器”。今年党员冬训期间,扬州市坚持强思想、重实效、厚氛围的冬训目标,立足倾听群众声音,优化课程设置,讲好上级精神,上下联动抓调研,策划开展了一系列简便易行、基层欢迎的特色宣讲活动,有效推动冬训工作走深走实、收到实效。

  紧扣重大理论专题  当好“传声筒”有理有据

  做好重大理论专题的宣传宣讲,是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群众的紧迫要求,也是党员干部冬训的题中之义。在冬训工作中,坚持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主线,围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党史学习教育等重大主题,组建由领导干部、专家学者、青年师生、社区工作者等组成的市级示范宣讲团,面向6个县(市、区)、3个功能区的所有乡镇(街道),组织市直专场、高校专场,组织开展集中宣讲,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面向广大党员群众原原本本学习传达中央精神。通过提供点单式宣讲服务,分赴2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示范宣讲,向机关、企业、乡镇(街道)、农村(社区)等延伸,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示范宣讲与普遍宣讲联动,线上宣讲与线下宣讲结合,现场宣讲与视频传播同步,聚焦“正、实、好、广”的目标,切实讲好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理论故事,以点带面带动形成全市面上大宣讲格局。

  用好用足活动品牌 搭建“大舞台”有声有色

  坚持以“我是党课主讲人”活动为平台,开展“全员学习、全员宣讲”,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路径。突出广大党员干部主体地位,建立“每年一主题、两年一赛课”“广泛讲、逐级赛”的讲学倒逼机制,变“听人讲”为“我来讲”、“一人讲”为“大家讲”、“要我听”为“我要讲”,由内而外激发党员干部主动学、率先学的内生动力。领导干部带头讲、先进模范现身讲、普通党员踊跃讲,在学习交流分享中推动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从而实现活动持续开展、生机勃发的良好局面。结合本年度冬训,扬州市1.5万个基层党组织共举办党课竞赛1600余场次,近万名党员干部参加赛课角逐,覆盖党员干部20万人次。

  发挥骨干队伍作用 端出“百家菜”有滋有味

  冬训中,坚持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不同特点,开展对象化、分众化、特色化的宣讲活动,不断提升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一是领导干部上好示范课。围绕党的重大理论成果、重要会议精神,市委主要负责人带头上党课。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扬州市四套班子29人在全市范围讲党课,授课对象覆盖全市机关干部、党校主体班学员、军分区党员、企事业单位代表等万余人,为全市理论宣讲工作作出表率。二是专家学者上好专业课。发挥运用党校行政学院、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家学者队伍作用,以及机关部门的理论骨干、党务工作者、社科工作者、优秀思政课教师等专业队伍的资源力量,排定理论宣讲课程菜单,为基层开展理论宣讲提供点单式服务。三是百姓名嘴上好特色课。以优秀党课主讲人为主体,涵盖机关干部、社科专家、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创新创业先锋、在校大学生和离退休老同志等。立足岗位,扎根基层,传播党的声音,讲好扬州故事,开展送党课活动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评话党课·小马说党史”获2021年度基层优秀理论宣讲微视频中宣部表彰。四是志愿团队上好乡土课。打造宝应县“荷乡播种者”、高邮市“邮理享”理论+文艺、江都区“都讲”、邗江区“强国大家说”等理论宣讲特色志愿团队,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打造公园课堂、车间课堂、田头课堂、店铺课堂、电影课堂、义工课堂、“理论+文艺”课堂,并通过宣讲视频录制展播、宣讲活动现场直播等形式推动“冬训空中课堂”、现场直播“云课堂”等线上宣讲,不断拓展冬训新形式、扩大宣讲受众面。

  统筹基层平台资源 形成“一盘棋”有序有致

  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阵地功能,整合基地资源,把遍布城乡的讲坛学堂、道德讲堂、文博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示范基地、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警示教育基地、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等充分利用起来,盘活场所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基层理论宣讲“特色阵地”,让理论宣讲更加鲜活形象,打造群众家门口看得见、受欢迎的宣讲阵地。在年度冬训中,发挥运用“跟着地名学党史”活动品牌效应,循着总书记的足迹,突出“红色”和“运河”两大主题,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和江都水利枢纽为重要节点,串联起扬州革命烈士陵园、曹起溍故居等10条党史研学线路,200多万名党员群众在“足迹里”学深悟透,于“行走中”接受教育。

  (来源:江苏广电扬州中心站/王泽坤 图文/杨理宣 编辑/赵恩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