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特稿记者/缪鹏程 如东公安 编辑/蒋婕
我苏网讯 2020年4月,南通如东籍男子王某在朋友的带领下,从云南边境偷渡进入缅北。
缅北果敢老街,是王某的最终目的地,在朋友口中,那里有国内三倍的高薪,高档奢华的工作环境,正是这些让王某离开妻子和两个孩子,毅然成为一位缅北“淘金客”。
到达果敢老街工作地的王某发现,期待的“高大上”的办公室压根不存在。一座产业园内,大大小小分布着10多家各类电信诈骗公司,从投资理财到婚恋交友再到最常见的冒充“公检法”诈骗,七八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胞在当地武装人员的看守下,沦为电信诈骗的工具人。
他的遭遇,请戳下方视频:
7个月后,他向诈骗公司缴纳了一笔赔偿金后回到国内,然后用境外学来的诈骗技术继续进行诈骗。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王某最终被公安机关抓获。
缅北为何会成为针对境内中国人实施电信诈骗的主要聚集地呢?
第一是缅北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让诈骗犯罪团伙有了生存的空间。缅北高度自治,不受中央政府管辖,所有诈骗团伙都在地方武装的保护范围内,中国内地公安机关想要去缅北抓人,难度较大,这让犯罪分子的气焰十分嚣张。
第二是中缅边境线较长,存在较多的防控漏洞,让诈骗团伙有机可乘。有的通过翻山越岭,有的通过水路,还有的通过边境通行证前往超期不归。从网上通报的情况看,此类人员占到在缅北滞留的60%以上。
第三,缅北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当地军政府为了发展经济,竟然设立了所谓的工业园区,吸纳、包庇诈骗团伙专门入驻,并提供跨境资金流动结算条件,这也为来自中国全国各地的诈骗分子进行犯罪提供了方便。
最后,世界其他国家与中国的跨境打击犯罪协作关系越来越密切,让网络、电诈犯罪分子难以落脚和藏身,一些网络、电诈犯罪活动在当地也被视为非法,而缅北常年的动乱,管理无序和到处是深山密林,也给这些诈骗犯罪团伙逃避打击提供了条件。
那些在缅北从事电信诈骗的人,分为这几类:
第一种是组织者与经营者。这些人是整个境外电信诈骗链条的塔尖,为了躲避国内警方打击,或者在国内已无容身之所,将整个电信诈骗公司搬到了境外。
第二种是明知要在境外从事电信诈骗犯罪活动,但在金钱的诱惑下,还执意前往的人。“富贵险中求”的想法让他们丧失了基本良知和法律观念,他们的眼中,境外似乎是法外之地,这些人到达境外后,往往很快会成为诈骗集团的主力干将,甚至逐渐升为中高层。
第三种就是被骗到境外的人,他们前往境外时并不知道自己将从事电信诈骗的犯罪活动,往往是被高薪招聘厨师、客服、推广员、程序员吸引。到了目的地后,这些人的境遇也是最惨的,毒打、囚禁是家常便饭:不愿从事非法活动会被殴打,完成不了电信诈骗的金额任务也会被殴打。
那么,诈骗集团是怎么把人骗到境外的?
最简单的就是广撒网,发布招聘信息,还提供免费机票、垫付签证费用,难免不让人心动。
其次就是传销式拉人头,利用诈骗集团的员工去拉自己的亲戚朋友过来。
近几年,我国通过“断卡”“断流”行动,扑灭数万个诈骗团伙。2021年全国公告机关先后抓获从东南亚相关国家回流的诈骗嫌疑人3.6万名,深挖破案1.5万起;组织开展“断流”专案行动,打掉非法出境团伙1.2万个,抓获偷渡犯罪嫌疑人5.1万名;从境外教育劝返21万人。
(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特稿”,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