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总投资1000万元的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圣山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顺利通过完工验收,项目区包括疏浚9条沟道、配套涵洞、闸、桥等建筑物57座,整治梯田109.5亩,大大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这几年,盱眙县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不断提升生态水利品质,通过治水兴水实现河湖安澜、百姓安康,水清河畅、城美民富的绿色发展愿景。
水利配套打造水美乡村
走进黄花塘镇芦沟村,站在村头田间放眼望去,万亩连片绿油油的麦田尽收眼底,一条清澈透明的河流穿越千顷良田,环绕着村庄,宛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盱眙县紧紧抓住水利改革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全力建设安全、环保、生态、节水、智慧、法治“六大水利”。通过水利建设的持续推动,盱眙全县已完成107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团结河、维桥河、仇集大涧等区域性重点河道整治顺利推进,区域防洪保安能力进一步提高;打造“水美乡村”25个,成功创成天泉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龙泉湖省级水利风景区。
步入全国首批乡村旅游示范村——盱眙县天泉湖镇陡山村,环顾四周,山水相映,徽派风格的房屋零落点缀在乡间,精致干净,古朴典雅。陡山村利用“美丽库区、幸福家园”等相关配套资金,总投资2000多万元开展硬化道路改造、新建停车场、排水渠、整治水塘、石板桥、亲水平台、栈道等,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环境。
盱眙县围绕自身丰富的山水资源,在政府主导下,大力整合多部门资金和政策资源,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放大资源集聚效应,各级财政共计投入资金2.2亿元,按照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标准,完成了13个“美丽库区·幸福家园”移民村项目改造任务。
治水兴水助推产业兴旺
在盱眙县穆店镇永华村虾稻共生综合种养基地,村民孔娟天天忙着捕虾、卖虾,她兴奋地告诉记者:“县水利部门开展土地连片整治后,我从村里流转了360亩土地搞‘虾稻共生’,每年收入约50万元,另外,我还带动了周边30多户农户和我一起搞‘虾稻共生’走上致富路。”
前不久,富硒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落户官滩镇圣山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区,该项目占地面积400余亩,总投资320万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休闲农业体验区、中草药观光示范园区、百亩大棚蔬菜基地以及1.9公里园区景观道路。项目建成后,既能满足观光的需要,又能增加经济效益,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盱眙县坚持把治水兴水作为服务“虾稻共生”富民产业的重要途径,紧紧围绕“虾稻共生”产业进行工程规划布局和项目编排与申报。2021年以来,盱眙县投入800多万元,实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等项目,推进集中连片整治模式,加快水系调整力度,为“稻虾共生”产业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目前,盱眙县已累计完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造和提升的农田基本面积达15万亩。
一体供水保障饮水安全
走进盱眙县位于河桥镇大莲湖村的淮河河桥水源厂,记者看到取水头部位于盱眙水位站上游约14.5千米位置处,采用箱式取水头部从淮河主槽内取水,经县第二水厂净化处理后,每天20万方的清流满足了全县居民高质量用水需求。
盱眙县围绕“同源、同网、同质、同价”目标,计划全面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及基本实现供水一体化管护。去年以来,全县累计投资约2.5亿元,完成粤海水厂至宁淮、马坝、河桥、桂五四条供水一体化主管网建设;投资约0.8亿元,完成粤海水厂5万吨日产能扩建项目。今年将对4条供水一体化主管网向天泉湖镇、黄花塘老黄花塘片区、河桥镇仇集片区进行延伸,初步形成了全县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格局。
据盱眙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县计划重点实施12个项目,计划总投资5.3亿元,完成洪泽湖周边滞洪区近期建设工程、鲍集圩行洪区堤防应急加固工程等项目,把水利建设和管理与美丽乡村、生态山水县城有机结合,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留下山水田园,不断开创治水兴水、水兴城美、人水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