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土特产”又有新发现 有望实现“零能耗”地外生命保障系统

2022年05月10日 21:03:14 |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如果想在月球上居住和旅行,水、氧气等物质和交通工具不可或缺。而要是月球能“自带”这些资源为人类提供生存的基础条件,星际旅行的曙光将不再遥远。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研究团队发现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本中,一些成分可以作为催化剂,在太阳光作用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氢气、甲烷和甲醇等地外生命保障的物质。

  2021年,南京大学作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牵头的联合团队组成单位之一,获得第一次发放的月球样品1克。此次刊发成果的科研团队利用其中的0.2克进行研究,发现了月壤的一些特质。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姚颖方说:“我们发现大概有8种左右的成分,它适合于采用太阳能、光催化或者光电催化的方式,实现水分解或者二氧化碳的还原的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研究团队针对月球环境,提出利用月壤实现地外人工光合成的策略与步骤。即利用月球夜间约-173℃的极低温度,将二氧化碳从人类呼吸的空气中凝结分离。然后利用太阳光,将嫦娥五号月壤作为水分解的电催化剂和二氧化碳加氢的光热催化剂,把人类呼出的废气、月球表面开采的水资源等转化为氧气、氢气、甲烷和甲醇。基于该系统,人类或可实现“零能耗”的地外生命保障系统,真正支持月球探测、研究和旅行。

  姚颖方说:“我们这一项研究是我们中国人首次提出来的,盼望着有一天,我们能够真正做成一套装置或者系统,然后来支撑比如说单人或者是一个小组氧气的供给和燃料的制备。”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王尧、郑伟、魏玉卿、杨国报道)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