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起,中小学生要学做饭!淮安部分学校已率先探索

2022年05月08日 09:45:04 | 来源:无线淮安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根据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今年秋季学期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劳动课程平均每周将不少于1课时,设置包括: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农业生产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十个任务群,学校可结合实际,在不同学段自主选择确定任务群学习数量。

  这一新变化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人直呼“太实用了”“我也想学”。

  对照新标准,淮安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进行多元化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周恩来红军小学

  在周恩来红军小学,“植美课程”已成为孩子们的一门“必修课”。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劳作的能力,学校专门开辟了占地400平米的种植园,由学生们轮流照料,老师们兼职担任劳动辅导员。每年都能种出20多个蔬菜品种,收获近1000斤蔬菜。

  面对新出台的劳动课程标准,不少家长表示,这种劳动教育能够让孩子从小培养动手习惯,学会自立,他们举双手赞成。淮安学生家长王璐说:“新版的劳动课程标准,让孩子可以学会更多的生活技能,对他们自理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作为家长我们也特别赞成,希望学校能够做好落实,保证孩子们的劳动课时,也不要布置品种繁多的课后劳动作业,最终让孩子的劳动锻炼变相为我们家长的作业。”

  面对新课标的出台,相关教育专家表示,希望新政策能有相应支持措施,以保证该课标切实落地。“推动劳动课程是继‘双减政策’实施后,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形成支持机制,同时,还要补齐劳动教育人才的短板,未来在教师招聘中,也应该考虑聘用一些有这方面专长或专业背景的教师。”江苏省人大代表、淮安周恩来红军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管晓蓉说。

  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

  眼下,正是瓜果蔬菜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在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20亩的校园农场“力耕园”里,劳动课程教师桂万卉正在给学生们讲解西红柿的种植要领。自2019年学校“力耕园”力行劳动课程开展以来,便受到了不少学生的喜爱。

  据了解,目前学校依托建成的“力耕园”劳动实践基地,分学段分地块在每个月定期开展农场实践活动。淮安小学生丁志豪说:“在‘力耕园’里劳动,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西红柿,知道它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该驱虫,而且还了解了它小时候的样子,我非常开心。”

  自劳动课程开展以来,学校创造性地与传统学科相融合开设“田园诗情”“家庭财商”“生活美育”以及“快乐种植”等课程,通过设计劳动清单,规定每天不少于半小时的校内岗位劳动、校外社区劳动会和力耕园实践基地劳动时间,让劳动成为充满乐趣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课程。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劳动课程教师桂万卉说:“劳动育人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教育规律,让孩子在亲身体验劳动当中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不易,更能够从自己亲自体验当中学到一些科学的劳动知识,得到一些美的教育。”

  据了解,除了依托劳动实践基地开展种植教学以外,学校还联系家长开展了多样的学校劳动教育和家庭劳动教育,并因地制宜地发挥工业园区的特色,丰富劳动教育内涵。“我们园区的各大企业会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和工厂进行参观,并现场实践,开展一些志愿者活动,我们也希望孩子们能明白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我们的生活处处是学习。”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德育主任张竹说。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