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片经济。盐城市射阳县海通镇南洋社区居委会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进程中,因地制宜,通过引进芦笋种植,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劳动收入实现增收,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
走进芦笋种植基地,放眼望去,到处绿油油一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负责人潘翠巧正带着几名工弯腰采收芦笋,看似简单的动作,却也有很大讲究。“芦笋40多公分高采摘,短了也不行,长了也不行,采回来以后要在35公分切下来。”潘翠巧一边忙碌一边告诉记者,“正常有五个人采笋,每天要采12个棚,正常千把斤左右呢!”
采摘完成后,一筐筐翠绿欲滴的芦笋被运送至加工车间,通过挑笋、切割等工序,按照大小粗细打包装箱,准备销往市场。记者了解到,该基地占地面积100多亩,每亩种植量约3000株,主要种植品种以青芦笋和水果芦笋为主。因反季节种植,每年1月份就能开始上市,价格最高时达20元/每斤。
芦笋是一种品味兼优的名贵蔬菜,被誉为“蔬菜之王”,不仅有食用价值,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目前的市场需求相当可观。“它的含硒成分比较高,低酸,可以抗癌、防癌,正常食用有一定的抵抗力。我们正常销售到盐城、南京等地,很受欢迎。”潘翠巧介绍道。反季节芦笋不仅提高了种植效益,也为广大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我们土地900块钱每亩流转出去,现在在这边上班,每天挣100多块钱,两份收入,日子越过越好啦!”工人钱续梅兴奋地告诉记者。
(来源:射阳县融媒体中心/李盼 编辑/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