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西藏行,一生西藏情。记得一次出警去救援一名70多岁的老人,由于骑着脚踏车体力不支,老人无法到达县城过夜,他拨打了我们的救援电话......”屏幕前一张张惊心动魄的画面闪过,南通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二队民警杨荣臣深情讲述着,思绪仿佛又拉回到那个充满回忆的西藏实践锻炼之行......
5月5日下午,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南通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结合“我为国门添光彩”活动,隆重举行“添彩国门,建功在我”青年民警分享会。活动中,来自全站各岗位一线的12名青年民警职工代表登上舞台,分享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酸甜苦辣。
民警刘志鹏是该站执勤三队的一名青年民警,长期工作在南通海港码头一线的他,心中对于服务群众有着独特的体会,“我发现码头一线工人对边检法律法规不熟悉,同时他们也存在债务、劳动、工资纠纷等方面的法律服务需求,只是缺乏求助和沟通的渠道。后来,在上级的支持下,我们组建了法律服务团队并成立“南通边检开发区法律服务工作站”,由我和全队民警共同承担辖区码头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工作。”
去年刚刚考取法律职业资格证的刘志鹏当起了码头群众的维权“律师”,没有保障与福利,有的只是义务和责任,刘志鹏和他的法律服务团队利用码头巡查和走访企业的机会,开展普法宣传和力所能及的法律援助,真正为码头一线群众带来实惠和便利。
与刘志鹏服务在海港码头一线不同,该站执勤一队的青年民警王卓文长期奋战在南通兴东机场口岸一线,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她用纤弱的肩膀毅然扛起了“国门卫士”的使命担当,“还记得一次保障国际货机出境,飞机上满载着本地企业的复工复产物资,但临飞前飞机出现故障需要修理,我们就这样身着防护服,一等就是4个小时,飞机修理完毕后,我们第一时间进行人证对照、核实信息、清舱检查,尽可能为企业节省时间成本,真正做到了24小时通关便企服务。”王卓文讲述道。
“脱下防护服,我和同事的脸上早已布满了勒痕,汗水将发梢浸得湿透,我望向身边的同事,虽然大家累得弯下了腰,但眼神里却闪耀着昂扬的斗志。”随着王卓文的动人讲述,现场民警不禁深受感染,阵阵掌声不时响起。
国门战疫,虽苦也甜。在南通江、海、空港口岸一线,这一道道义无反顾的青年身影筑起了疫情之下国门口岸的“钢铁长城”。
青春的乐章最动人,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此次活动中,12名青年民警代表有的讲述了奔赴艰苦边远地区实践锻炼的见闻感受,有的讲述了放弃休息时间随警作战的宣传故事,有的分享了挑灯夜读备战国家法律资格考试的艰苦,有的讲述了从“业务小白”成长为“行家里手”的练兵历程,还有的讲述了在保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点滴细节……每一个真实故事、每一句内心独白都彰显了当代青年民警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奋斗人生。
活动最后,该站党委书记、政治委员张杰寄语全站青年民警职工要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作风品德,做新时代的赶路人、追梦人,以优异的成绩添彩国门,献礼党的二十大。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姜杨 通讯员/虞振宇 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