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上升,紫外线越来越强烈,最近,一种主打防晒的口罩在电商平台热销,不过专家提醒消费者,防晒口罩未必能防病毒,不能代替医用口罩来使用。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防晒口罩”,检索出4万多件相关产品,其中销量最高的一款防晒口罩月销量在20万件以上,产品宣称能有效阻隔紫外线,并采用云感面料,纤薄透气,客服告诉记者,这款产品并不是医用级别口罩,主要用于日常防护。
业内专家表示,防晒口罩因材质、工艺与医用防护口罩存在不同,并不能代替医用口罩来使用。
江苏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杰说,市面上在售的这些防晒口罩,材质主要是纺织织物做成的,执行的标准一般是对面料的一些基本的理化性能有要求,对防护效果、过滤效率这些指标都不考核的。所以这一类的口罩,从材质的设计原理上来讲,是不具备防病毒或者医用的防护功能的。它是否具备防紫外线,也就是通常讲的防晒功能,是要看它有没有执行GBT18830。因为普通的纺织品的防晒功能也不明显,只有经过了防紫外线整理剂整理之后,才具备防紫外线的功能。
也就是说,这类防晒口罩并不能防病毒,同时还需要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才能起到防晒效果。此外,记者留意到,市场上流行的还有印花染色口罩、抗菌抗病毒口罩等,此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抗菌抗病毒”口罩消费风险提示,提到“抗菌抗病毒”口罩产品在临床有效性没有得到充分验证前提下,添加抗菌剂会引入新的风险。
李杰说,这一类的口罩大多经过一些后整理,后整理的过程中添加了一些整理剂,但这些整理剂对人体是否有害,没有经过很好的评估和论证,所以是应该具备一定潜在的危险,或者潜在的危害性,不建议去尝试这一类防晒口罩。因为要看它的执行标准里面,是否对相关的生化性能有考核。
江苏省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判断一只口罩是否具有防疫功能,最关键的就是看包装上的“执行标准编码”,市民购买时可以留意相关信息。
江苏省疾控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防制所主任技师孙巍说,在一些风险程度不是很高的环境,像非密闭环境,或者说人员不是非常集中的环境下,公众可以选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因为天气原因,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是相对轻薄一些的,但是如果在风险程度较高的一个环境下,或者是相对狭小密闭的空间,以及人员非常密集密闭的环境下,可以选择医用外科口罩,或者是颗粒物防护口罩。颗粒物防护口罩可以达到更好的过滤效率,但是如果说涉及更多的人员交流,或者说可能会有液体喷溅的情况,医用外科口罩更适合一些。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董雯 谢豫 编辑/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