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标注时代航行坐标,时代也为青年提供了无限可能。五四青年节来临,当被问及对青年人的寄语时,中国船舶第七〇二所副所长叶聪深有体会地说:“我认为对于青年人来讲,需要有钻研的态度,在学习或者职业生涯遇到压力的时候,能够认准方向,沉下心来、坚持投入。相信只要大家愿意投入并且投入到有价值的事情中去,肯定会有更高的成就在等待着大家。”
叶聪是我国深海装备事业及深海载人潜水器技术的领军人物,曾担任“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主任设计师、首席潜航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副总设计师、总质量师;“寰岛蛟龙”型载客潜水器总设计师;“奋斗者”号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海试总指挥。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载人深潜英雄”和“改革先锋”荣誉称号。
自古英雄出少年
2001年,叶聪从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专业毕业。这个从小爱看《舰船知识》的“装备迷”,如愿进入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从事潜水器设计。2002年,7000米载人潜水器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并命名为“蛟龙”号,打响了我国深海技术领域的攻坚战。
2003 年,刚工作两年、年仅 24 岁的叶聪,担任我国首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 " 蛟龙 " 号主任设计师。回想当时的情景,叶聪坦言:“之前我们国家的载人深潜只有600到700米的深度,有很多技术需要我们在已有的方法进行跨越,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蛟龙”号
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开创性地进行了潜水器总布置设计,独立完成了所有设计阶段的任务使命分析报告、均衡计算书、深潜操作流程以及潜水器总图。“蛟龙”号各项性能到底如何要通过海试来验证。叶聪于是主动请缨,成为“蛟龙”号首席潜航员。从2009年至2012年,蛟龙号接连取得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成功。作为国内首位载人深潜主驾驶员、“蛟龙”号首席潜航员,叶聪执行了“蛟龙”号海试阶段51次下潜中的38次任务,最大下潜深度两次突破7000米。
“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赶上了好时代,幸运地参与了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工作。"叶聪说。
向万米深渊进军
2009 年,4500米级的" 深海勇士 " 号载人潜水器立项,叶聪担任副总设计师和总质量师,全面负责总体设计工作。历经八年攻关,国产化率达到95%,并于2017年10月海试成功,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化、关键设备国产化,下潜成本降低和频率提升,为深海载人深潜高端装备实现“中国制造”探索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深海勇士”号
站在“蛟龙”号和“深海勇士”号的肩膀上,“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体设计、集成与海试”项目于2016年7月正式立项,由叶聪任总设计师。这就是后来被命为“奋斗者”号的万米载人潜水器。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这是我国载人深潜的新坐标!
叶聪曾表示,走向深海并不容易,第一个问题就是海水带来的高压。万米载人潜水器要承受1000个大气压,相当于2000头非洲象踩在一个人的背上。
“科学的精神、细致的工作、严格的要求,铸造了像‘奋斗者’号这样复杂的装备,能够实现地球海洋万米深度的挑战。”叶聪这样总结“奋斗者”号一路的历程。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深度
青春生生不息,奋斗者没有终点。
虽然深潜万米,但叶聪表示,人类对海洋的了解还太少。“奋斗者”号推开了深海一条门缝,中国载人深潜的目标不仅仅是深度:“我们不仅去挑战万米海洋的最深处,我们也会去挑战各种不同的环境,不仅仅是为科学研究,也能够为其他的场景服务,并且贡献我们的技术力量。”
据了解,针对我国深海装备行业发展需要,叶聪牵头筹划成立了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深海装备产学研用创新平台、深海装备技术学术委员会,有力促进了技术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周洋 刘康亮 徐恺言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