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冲锋一线,时刻坚守在新闻阵地的最前沿;他们朝气蓬勃,用无限热情与创意记录真实、传递温暖。他们就是奔跑在新时代的县融“新生代”。在共青团成立100周年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我苏网联动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一起推出《青春就要这Young》系列报道,跟随他们的文字和镜头,看见不断奋进的新生力量,感受青年媒体人的责任与担当。
记者/沭阳县融媒体中心 我苏网 张泉泉 海报设计/我苏网 陈奇 张恒枫
照片上这位穿着雨衣,在风雨中拿着话筒的女生叫王梦蝶,是沭阳县融媒体中心的一名记者。2021年7月,受台风“烟花”影响,沂沭泗地区普降大雨,导致大量洪水下泄,沭阳防汛形势严峻,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面对严峻的汛情和紧迫的防汛形势,全县干群闻“汛”而动,严阵以待。
接到防汛直播的任务,王梦蝶和同事迅速赶到防汛一线。由于降雨密而大,尽管穿着雨衣,她还是被雨淋得浑身湿透,脚下随便一踩都会溅起一个大水花。她和同事们卷起裤管,却丝毫没有放慢脚步的意思。到了沂河大堤,被雨淋湿的王梦蝶感觉更冷了,但是镜头前的她,依然以饱满的状态工作着,在雨中播报汛情。提起这段经历,她说:“当时心里想的就是一定要坚持,把这场直播做好。记录下防汛中干群一线救援的身影,让群众实时了解防汛防台的最新进展,让他们放心,安心!”在现场,她和同事一刻不停地拍摄记录,生怕错过每一个值得报道的瞬间。
“那几天的采访报道,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汛情,是人心,是人情,是众志成城——圩堤旁、乡镇卡口,泥水里、坡道上,处处都有感人故事,正是他们的精神,带给我坚持下去的勇气。”王梦蝶说。
作为一名“90后”,记者的职业特性与青年人的热血让她始终奋战在新闻一线。疫情期间,沭阳县实施交通和人员管控。凌晨1点,王梦蝶与同事抵达S245省道卡口,采访一线值守的工作人员,结束所有采访后,已经是凌晨3点了。为了及时、准确、更快地把疫情防控的相关信息报道传递出去,她加班到凌晨是常有的事,很多时候吃住都在单位。在王梦蝶看来,用自己的力量让抗疫征程上的每个身影鲜活生动,付出再多的汗水都是值得的。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记者不仅是时代记录者,也是传递爱与正能量的使者。2020年起至今,王梦蝶参与主持了多场线上扶贫系列活动,为沭阳农产品代言发声,帮助农户增收,并在江苏省广播电视局和江苏省扶贫办联合开展的“消费扶贫”直播活动中荣获了“最佳主播”荣誉称号。
“我始终牢记自己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和记者双重身份的职责,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将青春和热血挥洒在基层一线。”王梦蝶说。手中有话筒,心中有热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