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我在岗守“沪”健康 致敬那些援沪的点滴日常

2022年05月03日 23:03:1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3月27日以来,江苏援沪医疗队已在上海坚守月余。在普通人享受假期的时候,这支1.4万人组成的队伍,却在战“疫”一线诠释着奋斗的意义,度过了一个特别的假期。他们或凌晨奔赴,或星夜而归,无论高温酷热,还是狂风骤雨,从未有一人退缩、一人放弃。在繁重的任务之下,他们依然倾听患者的心声,关切每一个细微的需求。4月30日至5月3日,这短短的4天时间里,江苏援沪医疗队2055位方舱医护人员共收治1215名患者,在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共有2909人病愈出院。他们用点滴的努力,筑起了方舱内最可靠的屏障。

  特殊的“5·1”

  江苏援沪医疗队中,来自江阴市第三人民医院杜成,在方舱度过了一个特殊而又平凡的劳动节。说它平凡是因为,杜成和其他队员一样,例行在方舱工作着。作为一名心理医生,他有几个特殊的病人要特别关注,为他们缓解焦虑紧张的心情,稳定基本病情。而说到特殊,是因为这一天不仅是劳动节,还是杜成老婆的生日。忙碌了一天,脱好防护服出舱第一时间打电话给老婆,送上生日祝福。虽然早有准备,但当儿子哭着问,“爸爸,你啥时候回来呀?”杜成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正是有舍小家为大家的他们,才有疫情慢慢向好的今天。

  便利的“专家门诊”

  在上海临港方舱医院B1-1F区,有一个神奇的角落,舱内的新冠患者每每来到这里都带着五花八门的焦虑和疑问,离开的时候也往往都能带回令人安心的专业解答,这就是江苏援沪医疗队方舱队江苏省人民医院医护团专门在方舱开设的慢病咨询“专家门诊”。一方小桌,一纸台签,一块用于公告的白板,一个略显简陋的“专家门诊”就“支棱”起来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心血管、脑血管、内分泌、呼吸慢病、心理科......凡是对患者健康威胁较大的慢性病,省人医医护团均安排各专科医生轮流排班坐诊,帮助舱内新冠病患答疑解惑。

  上个月17日,是慢病咨询“专家门诊”开诊的第一天,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心血管科吴军医生开设了第一期慢病咨询“专家门诊”,20名患者戴好口罩、保持间距,按照“预约叫号”有序就诊咨询,其中6名血压控制情况不够理想的病人通过细致的诊疗方案,慢慢控住了血压。

  就这样,每天1名医生驻守,开诊1小时,接待15~20名有需求的患者,这个由江苏省人民医院各科医生接力运行的咨询点已经持续运转了二十多天,五一期间也不停歇,仍在“营业”,为舱内患者带去既悉心又专业的照料。

  周到的“爱心如厕”

高龄患者手臂上会被贴上红色“防跌倒”标识

  关怀高龄新冠患者,是江苏援沪医疗队的日常工作之一。在临港方舱里,高龄患者手臂上会被贴上红色“防跌倒”标识,床头也会进行相应标记,提醒医护人员对老人多加关注。为了方便高龄患者在病区内自由行动,医护人员会在腿脚不便老人的床位旁摆放助步器,并将高龄患者的床位集中在一起,设置在距离方舱医疗用房最近的地方,出现突发情况,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有效救治。

医疗队为高龄患者设计的“爱心如厕无障碍点

  据江苏省援沪医疗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上海临港方舱医院分队护理舱长顾晓霞说:“方舱内的公厕地面湿滑,老龄患者如厕的时候易发生滑倒的危险,所以在江苏医疗队支援的临港方舱内,我们还专门为高龄患者设计了一个‘爱心如厕’无障碍点。”轮椅坐便器+助步器这个临时搭建却安全感满满厕所的主要构成,最初用医疗物资纸箱搭起的纸墙进行围挡老人如厕前,会有志愿者或医护人员搀扶着坐好,全方位保障高龄患者的安全最近,装备升级了,纸墙换成了帐篷,患者们的安全感也更高了。

  被切碎的时间

江苏援沪医疗队员自制小视频记录驰援星夜驰援

  入夜,上海临港方舱内的新冠患者们大多已经休息。熄灯后,黑暗的大厅内,鼾声此起彼伏,偶有几声低语,夹杂着一些轻轻的脚步声,一批值班大白们正在对当班内的大小事务进行最后收尾,他们即将结束4小时的舱内工作,等待下一批“战友”来交接。而此时的上海街道上,一辆客车载着十几名医护人员正往临港方舱驶来,下面4个小时,舱内的患者将由他们来守护。按照安全防护规范,为了避免感染风险,医护们在方舱里的时间只有4小时,而正是这一段段被切碎的时间,铸成了上海方舱医院内永不间断的全方位守卫。

江苏援沪医疗队员们在上海方舱度过一个特殊的劳动节

  再黑暗的夜晚,也会有璀璨星河。这世上可能真的没有超级英雄,但正是在疫情之下的特殊时刻,这些平凡的人民英雄成为了这个时代最明亮的巍巍灯塔,发出点点微光,然后萤火汇成星河......

  编辑/刘嘉 王烨 朱一普 视频/朱一普 段炼(实习)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