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常州一处集中隔离点传出10多封信

2022年05月03日 16:15:02 | 来源:常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们高三的同学都是有梦想的人,有梦,在哪都可以追逐!”

  “沧海横流显本色,危难时刻见初心。”

  “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跨不过的坎。”

  “谢谢你们奔波在抗疫一线,不辞辛劳,无顾风雨。”

  “七十年前抗美援朝的战士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而如今,疫情蔓延全国,你们也应当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有你们,我们家长定心了、放心了、安心了!”

  ……

温情书信

  这几天,位于常州市武进区牛塘镇的一处公寓隔离点里,传出了10多封温暖动情、令人唏嘘的书信。

  一切来得很突然。4月25日,临近高考只剩41天,戚墅堰实验中学高三(1)班的师生们,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全力冲刺的节奏。

  当天,他们在原地静候消息,做完核酸检测,星夜转移,前往隔离酒店,第二天就开启了网课模式。

  从猝不及防、手足无措,到踌躇满志、全力备考。无法见面的师生、家长和学校领导们,以书信为纽带,彼此鼓励,记录心路历程。

  一段段独白,穿越阻隔,寄托希望,温暖了彼此的心。

  “这一次我想说,有你们真好”

  回想起住进隔离酒店的那个夜晚,高三(1)班学生侯明珠用“阴云密布,风雨欲来”形容。

  疫情,从没离她如此之近。4月25日下午停课,只看到校领导在走廊上一个又一个电话地打着。第一次直面疫情的她不知该干些什么,心不在焉地写着作业,各科的试卷一份一份发了下来,越收拾,越心慌。

  “那一天,我第一次见到校园凌晨的夜色。不同于住宿生,我一件行李都没有,这让我更加害怕。但好在有您,老师,安抚我们,并安排好了一切。”5月1日下了晚自习,侯明珠写下了几天来的感受。

  侯明珠的同学白硕记得,那天傍晚6点半,暴雨拍打在窗上,校领导为了解决学生的晚饭问题和安排接下来的工作,奔走在教学楼之间,情愿被大雨灌入衣领。白硕在信中说,“一句‘学生优先’,老师只能喝凉水充饥。平时我们抱怨学校不近人情,但这一次我想说,有你们真好。”

  平凡英雄的默默守护,让学生们备感温暖。“到了隔离点,已是凌晨3点,看到大白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穿梭于各个楼层,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房间住。一位大白小姐姐走到跟前,说高三书包重,让我们放在地上休息。”“每天准时的三餐让我们安心,核酸检测时温柔的话语让我们感到温暖,每天收垃圾、消毒工作给我们创造了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张婷、李子彤等同学,纷纷以纸为媒,真情告白。

  “奋斗的路上,你们并不孤单”

  “早读课上,看他表情,似乎有心事,今天要找他谈谈心。”

  “线上晚自习结束了,要跟同学们复盘一下今天的学习情况。”

  “学生们今天的伙食、教学情况发到家长群了,让大家放个心。”

  这是戚墅堰实验中学高三1班物理老师兼班主任许明哲的“每日三省”。“许老师”“大家长”“联络员”“勤务员”……隔离点里,许明哲有着“多重身份”,不变的是始终给大家送上“定心丸”。

  “还有三十几天就高考了,我们只能线上交流,是不是没有希望了?我坚信,我们不是这样的,有梦,在哪都可以追逐……”4月30日晚11点13分,许明哲在隔离房间中,写下了一封给全班学生的信。

  信中说:“我这个班主任是个急性子,按理说隔离一定受不了,但隔离期间各种报表、各种协调,忙不完,没空着急。平时老师的课堂都是考虑大部分同学的需求,个性问题很难兼顾。隔离期间,属于你们支配的时间多了,利用好了补缺补差,一定会使你更加优秀……”

  “看了信,同学们都调侃我:平时话不多的许老师,一下子写这么多,是不是疫情催生了特别的能力?”许明哲说,对于高考生来说,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关心、引导、慰藉更为重要。

  早上考勤、制定学习计划、上课、晚自习、开班会……在隔离点,师生们按往常的时间表线上教学和作息,学校还开通了线上“树洞”,学生们扫二维码,就可以找到心理老师,倾吐心中困惑和郁结。“我们努力营造温馨的环境,让大家觉得,除了上课地方变了,其余都没有变,奋斗的路上并不孤单。”许明哲说。

  三年带班,许明哲和学生们感情深厚,彼此非常了解。许明哲回忆,来到隔离点的首个线上晚自习,同学们还是有点焦虑的,他看到有人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走动一下。到了第二天、第三天,大家的心静下来了,逐渐进入埋头苦读状态,复习有条不紊地推进。

  “温暖汇聚,成为不服输的力量”

  集中隔离点的情况,也牵动着高三家长们的心。

  “得知消息的那个下午,家长群里各种消息纷至沓来,说不紧张是假的。”学生史芊芸的家长史先生说,孩子平时10点多钟下了晚自习,会把她接回家,那天只能静候消息。不过,班主任很快通过电话,将学校当时的情况,生活保障、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周全考虑一一告知家长,班级群里也发出了群公告。

  深夜,学校灯火通明,老师们组织学生们有序地走上大巴车。“那一刻的画面传来,更多的,是难以忘怀的感动。有他们,我们家长定心了!”史先生说,4月30日晚上,他提笔,代表全班家长们写下了一封感谢信。

  那个深夜,不眠的不仅是师生和家长们,学校、常州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公安等部门工作人员都在努力,将学生们妥善地安顿到了隔离点。

  “有我在,家长们放心!”深夜2点43分时,班主任许老师在群里发了这句话。“孩子们单人单间,洗漱用品都有,家长们不要担心!”“会上课的,不要担心!”史先生说,这简短而坚定的话语,让家长焦灼的心放了下来。

  4月26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趋于正常。为保障高三学生的学业有效开展,常州经开区多个部门联动协调,及时给孩子们送来了平板电脑,扩容了网络带宽,确保线上教学正常进行。

  近一周以来,去群里看看孩子生活情况的照片,参加线上班会课,实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成为高三(1)班很多家长的日常。不少家长也在许老师的鼓励下,给孩子写下鼓励的信。

  经历过隔离的高考生,还会怕高考吗?5月2日,学生赵阳的父亲在给儿子的信中这样叮嘱:“望你感受到的温暖,能使你拥有强大的不服输、不放弃的力量,让光阴里皆是你努力奋进的身影。”

  把奋斗写进春天!少年们,加油!

  (来源:常州日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