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4月26日是第2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记者当天从常州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了解到,《常州市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2022年—2024年)》于近日出台,从市级层面启动新一轮的知识产权扶持,发挥知识产权对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撑作用,深入推进常州知识产权强市创建,以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助力常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常州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据悉,常州近年来围绕支撑创新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不断增强,保护运用成效不断提升,管理服务不断优化。2021年,常州全市万企有效注册商标企业数居全省第1,全年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7.33亿元,同比增长83.4%。常州市获批江苏省首批专利转化重点城市引领计划项目,武进国家高新区获批全省首个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的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中,常州市列全国第15名。
围绕常州市委市政府“532”发展战略工作部署,常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与财政局于今年4月20日共同印发了《常州市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2022年—2024年)》,常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丁青峰对新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色亮点进行了解读。该政策共5个方面21条内容,通过专项补贴和奖励、项目资金引导等方式,对包括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和强企建设等工作给予扶持。
相比上一轮知识产权扶持政策,常州本轮政策增加了对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金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支持。其中,对涉外重大知识产权纠纷维权成功的,按维权诉讼实际发生的律师费或知识产权咨询服务费的50%给予维权单位后补助,单个项目最高支持50万元;鼓励制造业企业加强对在职员工知识产权业务能力的培养,在企业缴纳社保满一年以上的在职员工,上年度获得全国专利代理师资格证书的,每人最高给予1万元奖励;上年度获得高级知识产权师职称的,每人最高给予1万元奖励。新政策全面覆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
此外,常州本轮政策突出了对知识产权运用的支持,明确了加强高质量知识产权运用奖励的导向。其中,对获得中国专利金奖、银奖和优秀奖的单位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25万元和10万元奖励;对获得中国外观设计金奖和银奖的单位分别给予最高25万元和12.5万元奖励。这些都是与国家目前倡导的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导向是一致的。常州首次设立了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建设计划,实现了与省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上下衔接。加大了对海外授权发明专利、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的资助强度,对获得授权的海外发明专利,经确认后给予每件最高5000元资助。上年度获得的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和集体商标注册,对商标持有人分别给予每件最高10万元和5万元奖励。突出了对市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成长性产业链和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在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专利强链计划中,都明确支持市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
常州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常州财政将设立400亿元科创资金,撬动全社会形成总规模2000亿元的创新发展投入。为确保新一轮知识产权政策落地见效,常州市财政通过统筹科创资金给予倾斜支持,每年安排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支持,多维度足额保障政策兑付无“后顾之忧”;激励企业在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加快高价值专利培育,推进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建设,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推动企业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化,提高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等资助标准,新增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资助;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新设涉外重大知识产权纠纷维权补助、“正版正货”承诺推进计划示范项目奖励;四是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供给,降低专利代理服务奖励门槛,增设高价值专利产出服务奖励;五是支持专业领军人才培育,增设全国专利代理师、高级知识产权师奖励。
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特点,常州在信保基金项下设立首期规模100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子基金,鼓励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以政府信用担保为科技企业提供信贷增信支持。对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00万元以下的专利权质押贷款,按同期LPR标准的50%给予最高50万元的贴息。
(来源:江苏广电常州中心站/汤琤 谢博涵 编辑/徐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