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十九年人间烟火,位于南京玄武区香铺营集贸市场里的“小课桌”,已经成为了市场里一道温馨而独特的“风景线”。这里,不仅让经营户们能更放心地工作,也让集贸市场这一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场所多了一丝温情。
下午四点多,经营户陈小风把6岁的女儿可可(化名)从幼儿园接到了玄武区香铺营集贸市场的“小课桌”旁。两小时后,可可饿了,正好也到了收摊的时间,陈小风便牵着可可的手一起回家,迎着夕阳享受幸福的回家时光。
这是玄武区香铺营集贸市场里,很多选择让“小课桌”解决子女放学后安置问题的经营户的日常缩影。为给经营户们提供方便,解决孩子们无人照管、学习环境不佳的问题,2003年开始,市场里开始腾出地方给经营户的子女学习玩耍。相较于在摊位下支个小凳子写作业,菜市场里的“小课桌”给商户子女们提供了一个更舒适的课后去处。这里会提供一些文具,市场的管理人员也能帮忙照料孩子,督促他们写作业。
“我们家在集贸市场这边做生意,已经有十六年了,这边的一切我们都很熟悉也很放心。工作人员们都很照顾她,我真的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有时,她还会在办公室里小睡,睡得可香了。”陈小风在说的同时,露出了母亲所特有的温柔、安心的笑容。
“如果没有在‘小课桌’学习的那段经历,我觉得我现在的性格不会这么开朗,可能还会有点孤僻。”刘明说。刘明现在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已经是大学生的他,是最早使用“小课桌”的一批孩子之一。
刘明上小学后,父母忙于集贸市场生意,照顾他的时间越来越少。围绕“小课桌”,他认识了一群热心的集贸市场工作人员。“我印象里有朱爷爷、王奶奶……他们都在集贸市场工作,对我很照顾。”刘明说,除了辅导自己做作业以外,集贸市场的工作人员们还给了自己更多陪伴和温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性格。
随着“小课桌”改造项目的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孩子将像刘明一样享受到“小课桌”的便利。刘明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孩子,集贸市场里面的‘小课桌’让我有了一个安静学习的地方。我也希望,以后越来越多的孩子可以像我一样,借助‘小课桌’这种贴心的小改造,有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提到“小课桌”的诞生初心时,曾任香铺营集贸市场主任的盖鹏贵用“自然”和“朴素”两个词概括。
“‘小课桌’一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它是特别自然地诞生于我们的管理过程中的。”盖鹏贵说,“市场里的氛围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对于我们这些管理人员来说,帮着照看经营户的孩子,不仅是为经营户提供的帮助,也是一种情谊上的关怀,是一种很朴素的情感。”近二十年,据盖鹏贵回忆,至少有30多个孩子在“小课桌”学习过。谈及这些孩子,盖鹏贵充满感情:“有些孩子的小名我到现在还记得。”
(编辑/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