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因油彩结缘
一个根植于故土家园
一个追寻着现代气息
风格迥异的背后
是对绘画艺术共同的执著
《艺江南》带您领略陆庆龙、沈彬斌师徒
至情至性的油彩人生
2022年是沈彬斌入职江苏省书画院的第七个年头,但是在创作上,他感觉自己并没有更加精进,反而陷入彷徨和困惑。他取得的最好成绩还是五年前的作品《共享时代》,这幅以城市共享单车为题材的油画获得了2017·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的最高奖项,典藏奖。而那时的沈彬斌不过研究生毕业两年,还是一个初入书画院的新人。
意识到自己的参展和获奖作品都集中在读研究生和刚毕业那个阶段,沈彬斌难免会对自己今后的创作能力产生质疑。对于沈彬斌的苦恼,他的导师陆庆龙看在眼里,但陆庆龙并不觉得沈彬斌能力上存在任何问题。
陆庆龙,196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的一个乡村,自幼喜欢画画,1987年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工作,现为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画院副院长。
在陆庆龙学画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中国的文化思潮最为活跃的年代,西方现代艺术的多种流派被介绍到中国,现代艺术语言在当时的绘画界迅速滋生蔓延,现实主义的审美取向被嘲笑为“过时”、“ 守旧”,陆庆龙也曾努力尝试新的绘画语言,但效果并不理想。
明确了自己的创作方向后,陆庆龙又重新回归到生活本身,从家乡苏北的风景和人物里找寻灵感,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去描绘熟悉的农村和农民。
陆庆龙捕捉草木花香,分辨风声蝉鸣,于是温暖低矮的房屋,门前蜿蜒的小河,屋后松软的草垛,随风摇曳的芦苇,那些记忆深处的家乡符号,在他的描绘下,弥漫着熟悉的味道,宁静而熨帖。看陆庆龙的风景画,能够鲜明地感知到西方绘画语汇下的水墨画意境,品味出中国特有的审美情趣。
沈彬斌在入职江苏省书画院以后结识了导师陆庆龙,凭借踏实、努力和在油画创作领域取得的成绩,沈彬斌在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中被陆庆龙选中,成为他的学生。1990年出生的沈彬斌与导师陆庆龙一样,也是苏北盐城人,所以对于导师的画作,他更多了一层理解和叹服。沈彬斌希望自己也能像老师一样,发现平淡生活中的诗意。
因为从小在苏北农村长大,陆庆龙非常了解农民,他感同身受地叙述他们初次进入大都市的陌生心理,描写他们获得工作机会时的期待神色,捕捉他们劳动间歇呈现的疲惫与满足。他笔下的农民工真切自然,散发着纯朴的美感。
陆庆龙以这些从事城市下水道疏通工作的农民工为题材,创作了水粉画《兄弟》。五名农民工面向观者簇拥站立,沉静的表情中透着坚毅。略微仰视的视角,虚化处理的背景,使群像增添了纪念碑式的庄严效果。这幅名为《兄弟》的水粉画在2009年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水彩、粉画金奖。
在不久前举办的百年征程——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书法精品展上,陆庆龙的另一幅农民工题材作品《工闲时分》入选。
沈彬斌师从陆庆龙后,陆庆龙扎根于生活的创作让他深受启发。与导师接触多了,他甚至觉得原先从没有留意过的农民工形象也变得亲近起来,他不知道如果改变自己的创作内容,像导师一样去画农民工,是不是能更快走出眼下缺乏表达欲,没有方向感的困境。
对于沈彬斌想跟着导师画农民工的想法,陆庆龙并不认同。他觉得,沈彬斌作为九零后的画家,应该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去表达内心,描绘时代。
在导师陆庆龙眼中,沈彬斌并不缺乏对生活的感受力,他通过对身边同学的观察,完成了研究生毕业作品——油画《你们》系列。画面擦除了外在环境背景,打破传统构图,追求“你们”和欣赏者“我”之间更纯粹、更直抵心灵的相逢,成为沈彬斌对自己风格的一次摸索,也是对“什么样的才是自己的”这一创作道路问题的初步思索和回答。
沈彬斌创作的《你们》系列之九,获得江苏省首届高校百名青年艺术家联展优秀奖。进入江苏省书画院后,沈彬斌观察到城市共享单车的兴盛,深受震动,意识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共享时代正在到来,便以此为题材创作了油画《共享时代》系列。
在绘画技法上,《共享时代》系列延续了之前人物作品《你们》系列的风格,去除环境背景,放弃了传统的厚涂法,采用薄涂法,并添加了很多透明媒介,使笔触感更突出,色彩更明亮,画面效果既有油画的感觉,又有水彩的味道。
尽管《共享时代》系列得到了导师认可,也获得了不错的奖项,沈彬斌仍觉得自己没有走出学院派的写生绘画方式,还在什么样的才是自己的?如何画出自己的风格?这一道路上找寻和探索。导师陆庆龙始终认为沈彬斌已经具备了成长为一个艺术家的基础,他现在更需要坚持,而不是改变。
为了帮助沈彬斌解决表达上的困惑,陆庆龙带着他一起进行风景写生,希望从风景画入手,找到突破。
山水自然的灵性激发起沈彬斌表达的欲望,导师的指导也让他的绘画技法日臻完善。在导师陆庆龙的启发下,沈彬斌继续油画《共享时代》系列的创作,完成作品《共享南京》。2020年,此画参加江苏省文联举办的小康颂·第三届江苏美术奖作品展 ,获得最高奖——美术奖。
同时,他更加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每天经过的路边,粗壮的梧桐树干传达着特有的沧桑,令人动容。只有用心读景,方能以画传情。师从导师陆庆龙学习的三年让沈彬斌领略到了新的艺术境界,他知道自己还需要不断磨炼绘画技法,才能真正找准创作方向,画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陆庆龙也在努力丰富自己的艺术表达,从生活的土壤中汲取艺术的营养。陆庆龙、沈彬斌,对绘画艺术共同的执著让两人结缘,他们也在不懈追求艺术高峰的过程中,为江苏画坛书写时代的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