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墙黛瓦、竹篱花香,崭新的楼房错落有致……三年来,一个个新型农村社区花团锦簇、产业兴旺,成为苏北大地亮丽的风景线。为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农村住房条件改善,4月15日,江苏召开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专项行动部署会,明确任务、细化举措,加快推动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迈上高起点
改善农村住房条件,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乡村宜居宜业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2017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让苏北老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江苏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于2018年启动了苏北农房改善工作,并将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牛鼻子”工程。全省上下特别是苏北五市和省相关部门主动作为,推动苏北农房改善工作取得重大成效。
苏北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实现动态“清零”,“三年改善30万户”的目标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不少村庄被命名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农房改善地区的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测算,过去三年苏北地区农房改善项目建设,共拉动内需约71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28.5万个,带动农民增收约141亿元。这项工作,既让农民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增添了钱袋子,还带动了建筑、建材、家装、家具、家电等相关产业发展,是保民生、稳增长、扩内需、促发展的重要手段。
江苏的做法,得到了中央一号文件督查组的肯定,督查报告用“江苏路径”等关键词给予高度评价。
锚定高目标
江苏立足发展实际,一方面认真梳理总结苏北农房改善的经验做法,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全面了解苏中、苏南地区农房建设管理现状及基层意愿,出台了《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专项行动方案》,目前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都已确定。
总体目标:2022-2026年改善全省50万户以上农村住房,力争2023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行政村集体土地上的危房消险解危、2026年底前基本完成1980年及以前建的且农户有意愿的农房改造改善。
工作重点:对于农房,重点是鉴定为C、D级的农村危房和1980年及以前建的老旧农房。对于村庄,重点是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发展适宜产业,加强社会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
实施路径:着力推动农村危房整治、着力改造困难群体危房、着力推进老旧农房改善、着力强化农房设计引导、着力加强农房建造管理、着力彰显乡村特色风貌、同步提升规划发展村庄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同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面广量大、错综复杂,江苏将聚焦三个重点精准发力。
用心用情保障农村住房安全。为了兜牢安全这条底线,全省各地将加快推进安全性评估鉴定,确保4月底前全部完成,力争在2023年6月底前,推动鉴定为C、D级的危房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精准发力提升农民居住品质。通过农房改善,让农民群众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是本轮农房改善工作的亮点,江苏将重点把好“三关”。把好设计源头关。将设计一批布局合理、绿色低碳有“深度”,充分考虑适老化、无障碍需求有“温度”,风貌协调、传承文化有“辨识度”的新苏式民居典范。把好建造程序关。对统一代建的农房按基本建设程序严格管理,对农村自建房将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把好风貌特色关。加强“房、村”互动,注重村庄与自然有机相融,尊重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脉络,塑造具有乡土特色的自然风貌,再现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统筹兼顾促进乡村全面发展。江苏还将以农房改善为契机,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促进乡村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
实施高标准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江苏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确保行动有力有效。省级层面建立了由31个部门、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省住建厅具体承担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常工作,明确市县两级要在4月底前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迅速开展农民意愿和乡村现状摸底调查,并据此制定本地区五年行动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
江苏还进一步健全政策支持体系。比如,在资金支持方面,设立省级专项奖补资金,每年拟预算安排35亿元,五年总计安排175亿元用于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在用地保障方面,江苏将开展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推动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在农房建设管理方面,各地将完善从用地、规划、建设到使用的一体化全过程管理机制。
此外,江苏还划定了“操作规范”。首先是尊重民意,不大包大揽、不代农民决策,是否参与改善、何时改善、以何种方式改善均由农民自主选择。其次是把握节奏,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确保干一件成一件。第三是守牢底线。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基层负债红线,不搞运动式推进、不搞大规模合村并居,不得大拆大建、破坏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不得违规建设,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
我们相信,以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为重要抓手,助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江苏一定能让广袤乡村焕发新颜、广大农民绽放笑颜,让新时代的鱼米之乡更美丽更宜居。
(来源:记者/尹美又 图片/江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