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交通运输部官网对外发布了《救捞系统“十四五”发展规划》。其中提到,“十四五”时期,要拓展打捞力量辐射范围。积极推动救捞力量形成“局本部为中心、辐射周边海城”的布局模式,筹建应急抢险打捞综合基地,提高应急抢险打捞能力和处置效率。根据规划,新建的应急抢险打捞综合基地分别位于江苏南通、山东烟台、广西北部湾、海南万宁。
《救捞系统“十四五”发展规划》还提出,要进一步提升航空器救助能力。按照24小时全天候值班待命需要,配置航程更远、性能更优、功能更全、具备昼夜间复杂气象条件下救助能力的中型救助直升机。研究探索固定翼飞机配置需求和技术能力储备。新增训练机和模拟训练装置,保障日常训练。加快飞行基地建设,按照海上救助力量在沿海离岸100海里以内水域形成多重覆盖,200海里重点水域加强的目标,在全国沿海规划布局救助机场和飞行起降点,积极推进飞行基地与救助基地融合发展。三亚(或海南)将建设救助机场。青岛(或日照)、湛江、厦门也将作为重要飞行基地。
根据《救捞系统“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我国专业救助力量在9级海况下要能够出动,在6级海况下能够实施有效救助,沿海离岸100海里以内重点水域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90分钟,具备内陆深水应急救捞快速处置能力。救助航空器能够有效实施昼夜间救助,人命救助有效率年均不低于96%。
大吨位沉船打捞是国际打捞界的难题。“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在这一方面重点突破。海上100米水深以浅沉船整体打捞吨位不低于10万吨,海上和内陆饱和潜水作业保障深度分别达到500米和200米,6000米水下机械扫测打捞操作业能力进一步强化,沿海离岸50海里以内水域溢油清除能力达到1000吨,沿海离岸50海里以内重点水域溢油清除机动力量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5小时,海上危化品船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一个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海江兼备、快速反应、处置高效的现代化专业救捞体系基本建成。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刘聪琳 图片/交通运输部 编辑/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