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府街改造现场
针对扬州市区老小区、老街巷等开展的“八老”改造,是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这些年,不少老小区、老街巷陆续提升改造,提升了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品质。今年老街巷改造情况如何?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宛虹桥改造现场
历史建筑众多
旧城九巷开始实施改造
记者昨天在文昌中路文昌邮局附近看到,仁丰里对面的街巷已经用围挡封闭,开始实施街巷改造。
“这条街巷是旧城九巷,往北过去就是十巷。九巷在文昌中路北侧,南接仁丰里,北至十巷,西接院东街,是丁字形巷道。十巷是一条十字形巷道,它的一横东自务本桥西,西到福寿庭,一竖与一横十字相交后,南接九巷,北至阮家大院,再向东北折到大东门桥。”附近居民告诉记者。
据悉,九巷的历史建筑众多,九巷7号、9号是建国初期苏北行署公安局办公旧址。在九巷9号你可以看到,一座高大气派的马头墙映入眼帘。从南到北,一堵青整砖青灰丝缝砌筑高墙,墙间铁锈斑驳铁钯锔,整齐排列,门楼给人感觉气势昂然。九巷9号,是清代光绪年间木行商人的冯家老宅;九巷22号原为清末盐商李锡珍所建珍园的正门,珍园也是1928年(民国17年)中共扬州特别支部的驻地。
记者探访
老城区多条街巷正在改造
除九巷实施街巷整治外,老城区还有哪些街巷正在实施整治改造?记者随后进行了探访。
国庆路富春茶社街巷对面,一条名叫“参府街”的街巷正在实施改造。参府街东接国庆路,西至观风巷。扬州是长江北岸的军事重镇,历代委派武官镇守,明代扬州的最高守备是参将,府署设此,其宅第称“参府里”,街名便得名参府街。记者看到,原先的路面已经破除,建筑材料也运到了现场,施工人员正在按计划实施改造。
走进皮市街,宛虹桥改造基本成型。宛虹桥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巷子,东接皮市街,西连湾子街。记者在现场看到,改造后的宛虹桥巷道中间是宽阔的石板路,两侧是站砖铺设,充满古韵。
在宛虹桥巷道对面,大芝麻巷正在实施改造。大芝麻巷位于皮市街东侧,是一条东西向T形与L形组合巷道。南至花井南巷,西至皮市街,与宛虹桥相对,巷内有一条L形巷道与T形主巷道形成口字形通道,巷道总长约168米。记者看到,这一巷道地下管网基本改造完成,开始实施地面施工。
今年计划
改造古城区背街小巷20条
据了解,根据城建计划安排,今年老城区共有20条老街列入了改造计划。今年计划对石塔南街、弥陀巷、观巷等20条老城区背街小巷整治改造,将对古城老街巷换装石材、青砖或砌块路面,同步实施强弱电线路整治和消防通道清障、增设智能市政消火栓;并持续推进“萤火点亮古城”行动,对沿线犄角旮旯进行环境整治与美化。
大芝麻巷改造现场
在扬州市5.09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内共有348条传统老街巷。2002年刚刚开始实施街巷改造的头几年,每年改造的街巷只有10多条。2010年,围绕着双东历史街区的打造,街巷改造也进入了高潮,当年改造街巷达到了100多条,投入总额达到了2000多万元,并且在当年实现了消灭土质巷道的“土街巷”目标。自2011年起,我市就针对问题明显的老街巷,遵循不破坏古城街巷肌理、尽可能保留古街原始面貌的原则,分批逐步改造。整治时,尽可能采用传统建筑材料,延续传统街巷体系、空间形态和风貌特色,并与周边建筑协调统一。其次是完善老街巷生活和交通功能,拆除街巷两侧违章建筑,适当后退加宽,尽可能满足基本的生活和交通需求。此外,建设部门还提升老街巷基础配套设施,改造时统筹考虑供电、电信等缆线下地、污水截流、雨污分流等工程,适当增设消火栓、沿街绿化和部分休闲设施等。仅2011年至2014年,我市在三年内对老城区176条老街巷进行整治改造,总长达23.6公里。
“通过街巷改造,扬州的不少古街巷面貌焕然一新,不仅方便了百姓生活,更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专家介绍说,街巷改造的落脚点,就是古城居民幸福指数得到提升。由于老街巷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按照原有的道板砖铺装路面测算,平均5-8年就要进行一次改造提升,老城区300多条传统街巷加上其他没有名字的支巷等,老街巷改造任务依然十分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