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进行时:个人信息咋泄露?原来网中有“暗网”

2022年04月06日 18:16:3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如今,各种网络电诈层出不穷,很多人想不明白:骗子怎么会掌握受害人的一些真实私密信息,做到精准行骗的呢?今天(4月6日),记者从扬州警方获悉,最近,扬州警方破获的一起贩卖公民个人信息案,就揭开了其中的一些谜团。

  从去年底开始,扬州警方就接到多位群众报警,称有骗子冒充乡镇领导借钱,实施网络诈骗。短短两个月,就发案三十多起,涉案金额近两百万元。警方注意到:这些案件中,骗子对受害人的工作岗位、社交圈子等基本情况非常了解,进一步追查发现,相关公民个人信息竟在“暗网”上论价售卖。

  扬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民警孔垂楠说:“暗网就是普通民众通过正常的搜索软件是访问不了的一些网站,里面充斥着大量的黑灰产业信息。”民警跟踪一条破案线索深入暗网后,发现一个境外聊天软件的帐号非常可疑,经常发布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消息,于是,民警假扮个人信息的买主,与对方取得了联系。多次交涉后,对方终于提供了一个支付宝账号,警方发现:这个账号的使用人是居住在广州的王某。最终,警方在广州将王某及其同伙抓获。

  民警当场控制了五名嫌疑人,审讯中,五名嫌疑人还交代了上线老板:林某。根据线索,警方将林某也抓获归案。警方在缴获的一批加密U盘中,共查获各类公民个人信息两千多万条,涉案金额高达两百万元!犯罪团伙交代:他们通过各种非法渠道收集个人信息资料,再通过暗网不断发布广告,并销售出去。      

  扬州市公安局景区分局平山派出所民警卞晨说:“其中价格售价最贵的是股民信息,售价为5元一条,股民信息的信息类别包括股民的姓名、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开户的时间、交易的金额以及交易的时间等等。”

  目前,林某等六名嫌疑人因涉嫌侵害公民个人信息,已被警方采取了强制措施。民警提醒: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轻易填一些网络调查资料等,以免信息外泄。

  扬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民警 孔垂楠:“不要浏览不安全的网站,不要随意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不要在社交平台上公开自己的身份信息,对于平时的包裹和快递外卖,丢弃的时候要注意销毁上面的个人信息,不轻易授权免密支付。”

  (来源:《零距离》记者/冯珂 编辑/赵梦琰)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