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抗疫!南京秦淮这个街道来了一群“法官话务员”

2022年04月03日 20:32:4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南京秦淮法院刑庭干警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在前期下沉社区,支援各核酸检测点的基础上,自3月20日起转至“第二战场”——五老村街道,每天派出5人定点协助街道开展流调工作,成为街道数据核查专班的光荣一份子。

  快、准、全,不漏掉一个人

  流调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刑庭干警将刑事审判的严肃、严谨作风延伸到了这一“新领域”,在最短时间内从“搭把手”变成了“熟练工”。一部座机、一台电脑以及密密麻麻的数据表格,是他们的“标配”。接单、电话询问、数据分析、录入系统……这些“专业动作”被他们一丝不苟且高效地执行了下来,办公室里电话询问声、纸笔记录声和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从未间断。在他们的细致询问下,多名去过重点区域的人员被筛查出来,并落实相应管控措施。“流调工作看似简单轻松,实则体力与脑力并重,需要极高的专注度。只有快速、精准、全面,不漏掉一个人,才能为有效遏制疫情提供扎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刑庭庭长刘娟这样说,也这样践行着。

  “我们不是电信诈骗,不会让您转钱!”

  “请问您何时从外地回来的?现在住在哪里?是否去过重点区域?健康码是什么颜色?做过几次核酸?最近一次做核酸是哪一天?”……这是流调工作的通常询问。

  对于上述询问,大部分群众是积极配合的,但也有少部分人存在抵触心理,认为可能是电信诈骗,或是拒绝透露任何信息或是直接挂断电话,导致流调工作受阻。面对不配合的群众,刑庭干警们从不委屈抱怨,他们快速调整沟通方式,在一次次碰钉子中倾注着更多的耐心。

  经过释明,一些群众逐渐放下戒备,对相关个人信息不再遮掩,在通话的结尾,甚至感谢“话务员”们的不厌其烦、辛苦付出。

  “配合流调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如果您接到流调电话,别慌也别急着挂。流调人员不会询问与疫情传播无关的问题,不会发送链接让您点击,更不会要求您转账汇款。”根据多年承办刑事案件的经验,刑庭法官程军说自己每次都会给大家作一下提醒,能够快速取得大家的信任。

  与时间赛跑,他熬红了眼睛

  流调是与时间赛跑,与病毒博弈的过程。为尽快完成每日交办的任务,为下一步疫情防控争取时间,刑庭干警往往连轴转,不喝水也不休息。

  他们一人一天须完成100条左右信息量的核查,拨打200至300通左右的电话,只能一只手扶着电话听筒,另一只手在纸上刷刷记录,挂断电话后,再快速将所记信息录入系统。一天高强度的工作模式下来,他们往往手臂酸痛、嗓子嘶哑、眼睛通红。朱庆海是刑庭党支部书记,也是庭里的老同志,他的眼睛一向不好,随着年龄的增长老花严重,但面对密如牛毛的数据时,他没有丝毫退却,一眼看不清就盯着看、反复看,瞪眼看完再眯眼看,用这样的“笨办法”,完成了无数条信息的核对与录入。每天工作结束时,他的眼里总是布满血丝,那熬红的双眼,见证了一名老党员的担当,也见证了秦淮法院刑庭干警在抗疫阻击战中,对数据排查工作的执着与坚守。

  流调下的人间百态,最触动人心

  在流调过程中,刑庭干警面对的不是一条条冰冷生硬的数据,而是数据背后的人间百态,其中的小故事,也深深地触动了他们柔软的内心。

  刑庭法官助理王典君在拨打一条显示“轨迹交叉”的电话号码时无人接听,过了一会,一个陌生号码来电,焦急地问:“你找我的女儿吗?”

  原来,那个未接听的电话号码,来自一名年轻的聋哑女孩,因听力丧失,便让母亲回复。

  这位母亲在电话中哽咽着说,女儿属于密接人员,已被安排在酒店集中隔离,自己又在医院做化疗,不能离开医院,真想早点与女儿见面。听完,王典君也湿了眼眶,安慰这位母亲不要担心,并告诉她,工作人员一定会把她的女儿照顾好。虽隔着电话,王典君依然强烈地感受到了一对母女的爱与艰辛。在电话的那一头,刑庭干警也会遇到在管控区、封控区或隔离酒店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大家不约而同地互相加油打气,也一起期待着疫情早日结束。

  “  流调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温柔与坚韧,也更尊敬每一位负重前行的普通人。”刑庭法官蒋云说。

  明天,他们依然会在打击犯罪与疫情防控之间穿梭,在法院与社区、街道之间步履不停,但有这么多人一起保护着这座城市,相信胜利的曙光终将来临!

  (来源:《零距离》记者/刘舒 通讯员/王典君 编辑/李时)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