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扎根书场码头到亮相世界舞台,国家一级演员、苏州市吴中区评弹团党支部副书记张建珍30年如一日,将自己的青春灌注在评弹艺术上,坚持传播评弹文化、传承评弹之美。近日,张建珍被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妇女联合会授予江苏“最美人物”荣誉称号。她表示,“我将一如既往坚守这份职业,将中国最美的声音——苏州评弹,传递给每一个人!”
1992年,从苏州评弹学校毕业的张建珍,满怀着对评弹的憧憬,进入苏州吴中区评弹团。然而,刚进团的张建珍就面临现实的严峻考验。上世纪90年代初,评弹艺术受到冲击,评弹演员纷纷转行,张建珍一度迷茫动摇过,然而想到曾经立下的传承推广苏州评弹的志愿,她最终还是决定留下,并立志用最美的声音去留住听众。她一方面虚心求教、刻苦钻研,精心打磨技艺;另一方面坚持一线演出,在与广大听众的零距离互动中不断改进表演方式。
评弹的根基在书场,她跑遍江浙沪各地书场码头开展演出。演出收入微薄,难以养家糊口;每年三百场演出几乎都在外地,无法照顾家中老小;书场条件简陋,宿舍床铺都会被雨水打湿……这些困难她都一一克服,为评弹事业奔波无怨无悔。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对文化建设的日益重视,昆曲、评弹等传统艺术开始焕发出新的活力。张建珍继续深入农村、社区、高校开展评弹表演,遍及江浙沪各地书场码头,平均每年完成长篇演出300多场,让老百姓更近距离感受苏州评弹的韵味。
“她一直也教我们,你要把它当成一种爱好,不要把它当成职业。坚持在基层一线,好好地去演好每一场,长篇的每一场演出。”张建珍的学生、苏州市吴中区评弹团演员王一凡说。
“长篇是苏州评弹的根,尽力让更多的群众爱上听书,这是一定要始终坚持的。作为苏州的城市名片,评弹演员更需要承担起继承、传播传统文化的重任。”张建珍表示。
2011年,张建珍应邀请参与演唱、录制张艺谋导演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插曲《秦淮景》,让众多原先没听过苏州评弹的观众第一次感受到吴侬软语的魅力。她还尝试进行跨界编曲表演,让苏州评弹更潮更有范儿,吸引更多听众。近年来,张建珍更是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2012年伦敦奥运会她作为江苏省文化代表,前往英国进行文化交流,向外国听众展示评弹艺术,让吴地艺术之花在异国他乡华丽绽放。
“琵琶三弦,然后两件旗袍,外国观众觉得特别新鲜、干净、利落,而且特别的美。评弹人都有这样的一个愿望,不止让我们苏州人知道评弹,乃至全国、全世界的人都能够去感受苏州评弹的美。”张建珍说。
张建珍深知评弹的发展离不开传承。她甘为人梯,充分发挥好“传帮带”作用,把多年来的表演经验无私传授给后辈。十几年来,张建珍培养出了十多位优秀的青年评弹演员,在省市级比赛中频频获奖。新一代的传承让张建珍看到评弹的希望,也支撑着她在评弹之路上越走越远。
“希望我们的青年演员像我们的评弹老前辈一样,一辈子说好每一部书,起好每一个角色,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张建珍说,我也将一如既往地坚守这份职业,说好每一部书,塑造好每一个角色,将中国最美的声音——苏州评弹,传递给每一个人!
(来源:江苏广电苏州中心站/施志鹄 编辑/俞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