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聚力抓“三高” 农业增“三效”

2022年03月25日 15:58:30 | 来源:无线淮安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不负农时不负春。江苏淮安借春季田管契机,以高标准农田、高科技农机、高水平专家为抓手,向农业要效益、要效率、要效果,取得显著成效。

  抓高标准农田 农业增效益

  走进淮安市淮阴区徐溜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机械轰鸣,人声鼎沸,工人们正抢抓晴好天气,紧张施工作业。“我们正在施工的是防渗渠道,一共25.6公里,已经完成工程量的80%。”施工负责人李伟自豪地说,为了确保在4月10日之前完成全部工程量,防渗渠道浇筑全部采用机械化施工。

  (徐溜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农田灌溉能力、新增粮食产能的基础。近年来,江苏淮安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龙头工程,根据基本农田的实际状况,结合农村住房改善、农业产业发展、群众实际需求,合理编制规划,精心组织实施,把好施工、监理、资金、验收等关键环节。截至目前,已建成高产稳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503万亩,占农田总面积70%以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2022年,江苏淮安按照3000元每亩的投资标准,科学布局59.1万亩高标准农田和2.5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农业稳产、农民增收。徐溜镇是传统农业大镇,今年将有4.5万亩农田因此受惠。“这是全区最大的一个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投资近8000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后,将实现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亩均增产超过100公斤。”徐溜镇副镇长姚月激动地说。

  抓高科技农机 农业增效率

  人勤春来早,田间管理忙,在淮安市淮安区博里镇王安村的农田里,一台大型植保无人机正在欢快地飞行。“一次承载药水近20升,喷洒10亩小麦,全程作业用时不到10分钟。无人植保机不仅效率高,而且喷洒均匀,降了成本。”村里的振博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成员吴冰感慨地说。

  (植保无人机正在作业)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近年来,江苏淮安加大新型农机推广力度,特色农机化率达60.62%,有效解决了农忙时节用工难、用工贵的难题。“今年来买植保无人机、拖拉机、旋耕机的农户非常多,我们销售了200台左右。”农机店店长仇海林说。

  在加大推广力度的同时,江苏淮安不断完善农机服务。3月以来,淮安市涟水县成立12个“农机体检服务队”,对农机合作社、农机户的1000多台套农机具进行检修,消除安全隐患;同时,普及农机维修知识和政策法规,提高农机手的技术水平。“春耕期间,技术人员将进村入社服务,指导农机手维护保养农机具,这是我们的老传统。”涟水县农机推广站站长曹军说。

  今年春季田管期间,江苏淮安组织无人机2000多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开沟机等高性能农机具11000多台套,开展镇压控苗、施肥、化除和清沟理墒等工作。科技水平越来越高的农机具,正为农业增效注入不竭动力。

  抓高水平专家 农业增效果

  “要根据草向的不同,因草施药,这样既能提高化除效果,又能减少农药用量,减少种田成本。还有一个要注意,今年天气比较旱,施肥除草一定要在田间过一遍水,这样能够提高肥效,防病虫害的效果也更好。”这几天,淮安市淮安区植保站站长朱新伟在各个镇村连轴转,指导农户防控病虫草害。

  (农技人员田间指导)

  春季田管以来,江苏淮安组织46人的农业专家团队,采用线上问诊、线下会诊等方式,落实“一村一名农技员”制度,开展越冬作物苗情、墒情调查,按照作物种类分类指导。春分过后,气温回升,正是麦田草害、纹枯病防治的关键时期,也是查治蚜虫、红蜘蛛和预防白粉病的重要时期,江苏淮安组织7个专家组分赴全市各地,指导农户采用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在小麦拔节之前及时开展防治。“截至目前,全市组织植保技术人员200多人次深入田头,面对面指导种田大户700多人次,保证了病虫草防治及时高效开展。”淮安市植保站站长施保国说。

  今年,江苏淮安共播种小麦475万亩,目前,小麦春季化除面积超300万亩,病虫防治面积约270万亩,虫口夺粮促丰收保供给首战告捷。“有了农业专家前来‘把脉会诊’,我对夏粮丰收充满信心。”淮安市淮阴区瑞和原家庭农场负责人周刚说。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