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证封控区居民的日常吃喝?蔬菜、肉类等物资是如何精确送到封控区居民手中的?3月22日、23日两天,记者跟随南京市丛信立农副产品公司的员工体验了一把从分拣、装配到运输的全过程。鸡鸭鱼肉蛋、白菜萝卜西兰花,荤素搭配,那是一样不少。封控区外,有更多的集体和个人为封控区的日常忙碌着。
为居民提供的日常生活用品
4万多斤的蔬菜3小时内分拣到1800个塑料袋中
3月22日下午2点,记者来到南京市秦淮区旭光里社区。“先把蔬菜搬下车,集中后再分拣。”“青菜归青菜,萝卜归萝卜,分门别类放好。”此时,南京市丛信立农副产品公司的员工正在广场上忙得不亦乐乎。只见偌大的广场上来了两辆大卡车,20多名该公司员工排成行,将蔬菜从大卡车上运下来。十几分钟的功夫,广场就被蔬菜“占领”了。
记者放眼望去,这边一堆是青菜,那边一堆是白萝卜,不远处成箱的圣女果已经堆成山了。这么多蔬菜怎么处理呢?南京市丛信立农副产品公司总经理王贞勇告诉记者,这次一共到了1万斤大米、5000斤青菜、4000斤花菜、2000斤萝卜等各种蔬菜,总重量约4万斤。这些物品专门向南京市秦淮区郎诗熙园和绒庄新村小区两个封控区供应,这两个封控区内约有1800户居民。蔬菜到了以后,工作人员会先进行集中,紧接着就开始对蔬菜进行分拣,装入一个个塑料袋中。
张龙在运输物品
牺牲小家为大家,他坚守工作岗位
今年42岁的张龙是该公司的一名员工,主要负责分拣和配货,从19日开始,他就没回过家,一直睡在公司。“我家住在大里聚福城怡景园。3月19日当天7点半来到公司上班,9点得到消息说小区被封控。老婆还在家里。”张龙本可以回家照顾老婆,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张龙告诉记者,如果回家,那要等到封控结束才能返回工作岗。目前公司保供任务比较重,他还是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2日下午5点多,蔬菜的分拣终于结束,但是张龙还是不能休息。晚上还有肉类等其他物品送来,为了保质保量,张龙晚上还得熬夜,连夜将肉类分拣好。
每个袋子约25斤,荤素搭配,够吃3天
3月23日早晨7点,记者再次来到旭光里社区门口的这处广场。昨天分门别类堆好的蔬菜已经被分拣好装入一个个塑料袋中。塑料袋提起来很沉,里面种类非常丰富。有青菜、萝卜、西兰花、圣女果等。除了前一天的蔬菜外,袋子里果然还装着鸭子和鸡中翅等肉类。王贞勇告诉记者,这一袋约有25斤重,是封控区居民3天的食物。23日凌晨到了8000斤鸭子和4000斤鸡中翅,工人们又连夜将其分拣好,装入袋子中,许多人都是彻夜未眠。
记者再次看见张龙时,他仍然前后奔走,忙车卸货、忙着分拣、忙着装货。只是此时他已满脸疲惫,眼中还带着血丝。
大量生活用品正在装卸
从12个小时到3小时,硬是逼出了分拣最快速度
早晨7点半,车队准时出发。第一站是丰富路上的郎诗熙园小区。张龙在路上告诉记者,这是他第四次参加保供任务,现在已经非常熟练。“第一次参加的时候,仅是分拣环节就用了12个小时。”他说,刚开始非常不熟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虽然一心想把事做好,无奈没掌握窍门,效率很低。随着次数的增加,公司团队小伙伴也越来越熟练,这一次仅仅花了3个小时就完成了1800户居民食物的分拣工作。
23日早晨8点,张龙和运输的相关物品准时到达指定地点。他和小伙伴们又忙碌起来,行云流水间就完成了运输、卸货的工作。“一趟跑不完,要多送几趟。”由于数量众多,车队要往返公司和目的地间多次。上午10点,随着最后一个袋子送到了绒庄新村小区封控点,张龙和小伙伴们终于长舒一口气,这一次任务圆满完成。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封控区居民暂时行动不便,但为了满足封控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有更多的人在忙碌着。踊跃捐款捐物、供应爱心果蔬、开辟绿色通道、加快物流运输……各行各业携手并肩,成为防疫抗疫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