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推出了《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其中提及了关于中小学生“双减”后睡眠时长的报告,六成中小学生睡眠时长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不过,睡眠时长依然不足。
睡眠好不好关系到一个人身心健康,为了让学生睡足睡好,去年3月,教育部颁布“睡眠令”,同年7月出台“双减”政策。
淮安市淮海小学学生王曼馨说,“双减”之后,作业量减少,睡眠时长有了变化。“我的作业在班级早早就完成,每天晚上回来之后,9点30分就可以上床睡觉了。”
徐州市求是小学四(11)班学生梁钰晨说,以前每天只能睡7~8个小时,现在可以保证10小时睡眠。“之前,我每天都要上语文、数学,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加上辅导班的作业,还有学校的作业,每天的作业至少要写三至四个小时。‘双减’之后,作业少了,能保证十个小时的睡眠。”
《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数据显示,睡眠令+双减政策后,六成中小学生睡眠时长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睡眠时间增加2小时以上的达到9.41%;增加1到2小时的达21.66%;增加0到1小时的达28.88%。不过,中小学生睡眠时长依然不足。教育部“睡眠令”明确要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睡眠时长应分别达到10/9/8小时。本次调查显示,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睡眠平均时间仅有7.65/7.48/6.5小时。
睡眠时长不足原因有很多,其中就有“升学”。初中生张宇晨表示,每天7点到校有晨读,晚上又有“延时服务”,加上升学压力,很难做到早睡。“每天有四门作业,在学校来不及写完,晚上回家继续写完。自己还要背书、订正作业。每天11点到11点30分睡觉,6点20分起床,第二天上课的时候会困。”
不仅如此,电子产品也成为青少年早睡的“拦路虎”。家长刘女士说:“我们家小孩在睡眠时长方面还是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可能还是因为一些电子产品、电视影响他。”
过度依赖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不仅抢走了孩子们的空闲时间,也加重亲子矛盾。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老师宋月说:“我们要求家长晚上不给孩子玩手机,一方面因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看过手机之后的兴奋很难快速消减,可能也会影响孩子的睡眠。”
睡眠有助于保护脑神经细胞功能,帮助体力、脑力恢复,这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对于正在成长发育的孩子们来说,充足的睡眠更为重要。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老师宋月说,睡眠不足不仅会引起学生短期注意力不集中、学业成绩下降,长期来看更可能损害脑功能,导致学生抑郁、焦虑、行为冲动等情绪或行为问题。为此,学校对学生回家后的学习进行指导。“基本学生在校就能把各科作业都完成,回家以后我们跟家长建议,要适当再加一些体育锻炼,做几组运动。”
淮安新区实验小学老师蒋雯雯说,平时教学中,尽量以课堂的书面练习代替家庭作业。“让孩子在家里面有充足的体育运动时间、休闲时间、做家务的时间。我相信孩子的小学生活才是完整的。”
南京市朝天宫小学老师们为学生们准备了“抱抱枕”,每天中午孩子们都可以午休。
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采取每天中午留40分钟给学生午休。 海安市海陵中学则通过每周一张睡眠及手机使用情况调查表的方式,及时对学生的睡眠情况进行跟踪,一旦发现有缺少睡眠的情况,老师将及时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徐州市鼓楼区教育局党委委员、民主教育集团总校校长周娅认为,“双减”之后,保证孩子睡眠,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充足的睡眠比刷题、试卷的分数更重要,每一位家长、老师自觉自愿去做,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学校把科学睡眠的宣传教育纳入了我们的教学课程体系。”
此外,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鲍喜燕也建议,对于长时间难入睡的孩子,可以通过增加运动等方式,培养睡眠习惯。“固定上下床时间,白天不要补觉不要赖床,白天适量的运动。需要做一些放松训练,因为他们的压力是非常大的,面临着中考、高考的压力。比如说镇定的冥想练习,甚至做一些肌肉的放松,跑步、跳绳,这些对睡眠都是有帮助的。”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沈杨 淮安台 徐州台 盐城台 宿迁台 海安台 南通台 编辑/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