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位于南黄海之滨的如东县洋口镇洋口村,抢抓国家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叠加机遇,积极探索“1+3+5”(一旗引领、三治融合、五村同创)乡村治理之路,为打造“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第一村”夯实了基础。
洋口村位于长江入海口北翼的南黄海之滨,由原3个农业村和2个渔村合并而成,总面积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万人(本村农户1620户、人口5406人)。2019年村集体积累资金近亿元。近年来,洋口村积极探索“1+3+5”(一旗引领、三治融合、五村同创)乡村善治之路,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一、一旗引领,夯实善治之基,擦亮善治底色
乡村治理,“党旗引领”是根本。洋口村党委践行“五抓、五进、五提升”的“三五工作法”,激发了全体党员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和动能。村党委被南通市委组织部评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
抓一线,进庭院,提升党员素质。抓党建促治理,完善党员活动日、党员联系点、党员挂钩户等党建工作机制,让党员,根在工作一线、生产一线、项目一线。全村建立39个党员联系点,208个党员挂钩户,实现了党建进庭院全覆盖。
抓典型,进屮心,提升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员责任岗、示范岗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洋口新城”开发,需拆迁房屋15万多平方米,涉及770户,46个党员户率先签约,全村党员干部主动认领入户帮扶任务,10天内完成拆迁、征地双签约,叫响了“小洋口速度”。
抓重点,进项目,提升工程质量。实施“新洋花苑”和“一河两岸”项目建设是村里2019年确定的重点工作。村党委专门建立了“新洋花苑”项目党支部和“一河两岸”项目党支部,把党旗插在项目建设阵地上,从根本上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进度。
抓发展,进企业,提升经济效益。村党委充分利用村企对接、服务企业、安全监管等治理平台,注重技术产品、特色品牌的培植,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村经营收入有序增长,2019年达到745万元。
抓文明,进社区,提升幸福指数。1号集居点“新洋小区”已入驻村民450户,2号集居点“新洋花苑”18幢高层1756套住房正在建设之中。全村“散居户”将全部变为社区“集居户”,村党委抓住村民角色转换期,开展富有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提高村民素质,提升幸福指数。

二、三治融合,集成善治之策,分担善治角色
乡村治理,“三治”融合是关键。坚持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自治、德治、法治融合,积极打造“有事好商量”议事平台,充分发挥了“两委”班子民主决策的主导作用和全体村民共同参与的主体作用。
议事平台“三协商”。2019年新建由新时代乡贤、退职干部代表、村民代表三方组成的“有事好商量”议事会,凡是村里要办的大事,首先经过“有事好商量”议事会商量,通过最佳方案后交付实施,切实发挥“社会稳定器”作用。村里修缮“逝者安息堂”一事经过议事会讨论后,村“两委”接受建议,配套新建“白事礼堂”,提供给村民用于悼念追思。议事会以此为契机,在全镇率先推出厚养薄葬倡议,简化殡葬程序,不攀比不浪费,杜绝乱埋乱葬,此举得到全村群众的拥护,并为全县殡葬改革带了个好头。
民生疾苦“四必访”。坚持“四必到、四必访”,群众有不满情绪必到、有突发事件必到、有矛盾纠纷必到、有丧事难事必到;村里的困难家庭必访、危重病人必访、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必访、信访户必访。党员干部耐心细致的服务工作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拥戴。
道德讲堂“五个一”。村道德讲堂正常开课,按照“唱一首歌、看一部短片、诵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做一番点评”的“五个一”流程,邀请本村的道德模范、优秀党员、文明户、百姓名嘴等,轮流为3群宣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以及家风家训、传统文化等内容,宣传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心向党、人心向善。

三、五村同创,汇聚善治之力,提升善治成色
乡村治理,“五村同创”是特色。“五村同创”目标在于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让村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参与感和归属感。
创建产业兴旺发达村。在完成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基础上,实现土地流转全覆盖,引导村民发展海产品养殖、农产品加工和服务业,建成省级“休闲农业精品村”通过上项目、引人才、抓投入,新上投资40亿元,开发“洋口新城”新建标准化厂房、滨水商业区、新洋花苑等,近2000农民转岗就业,建成省级“创业型社区”。
创建生态宜居美丽村。提升村庄绿化水平,全村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建成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全域道路硬化亮化,2019年新建道路3公里,安装路灯500盏。清水绿岸提质改造,在建成省级“水美乡村”之后,将全村12条50多公里的河道全面升级改造,新建一条景观河,其余打造成生态河。率先制定《洋口村垃圾分类章程》,建立保洁长效机制。
创建乡风文明示范村。移风易俗树“村风”,修订“村民公约”全面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并向全镇辐射推广。村民自治选“村贤”,积极开展“微自治”探索实践活动,推选出“品行优、威信高、口碑好”的新村贤,化解矛盾纠纷。传承文脉留“村愁”,借助镇志村志编写,挖掘渔民文化、农垦文化素材,增强村民荣誉感和自豪感。村风文明“开门可见、推窗可闻”,省级“文明村”实至名归。
创建治理有效平安村。积极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落实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开展以无民事诉讼、无越级上访、无群体性事件、无恶性刑事案件、无邪教事件、无负面舆情炒作为主要内容的“六无”村创建活动。推进法治文化技防系统建设,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建成远近闻名的“平安村”。
创建生活富裕幸福村。乡村治理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率先推出了4项惠民举措:给6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固定发放生活补助;由村集体买单为全村老年人缴纳意外保险;免收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费用;实施医疗互助“福村宝”计划。村民尽享改造红利,乐当善治主人翁,连续多年无上访集访、无封建迷信、无黄赌毒现象,真正成为了一个安定祥和、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