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自唱防疫歌曲、布点50多个小喇叭……南京汤山文明实践升级保障“一键启动”

2022年03月20日 11:22:3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连日来,针对本轮疫情防控工作,南京江宁区汤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结合实际,在体现志愿服务参与疫情防控的同时,注重“质”和“量”的平衡,在广泛发动社会宣传的基础上,让志愿队伍精、服务反应快、解决问题实,提高一线工作效率,配合各单位有序开展各项防疫工作。

  志愿服务快线“联网”,做好全域防疫社会宣传

  疫情防控期间,江宁汤山积极发挥“1+16”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联网”功能,线上交流,有计划分区域开展工作,侧重防疫知识的社会化宣传,以各村(社区)实践站为版块,配合做好 “敲门行动”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社区防控、上门排查等志愿服务。截至目前,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社会志愿者1300余人次,共发放8万余份宣传单页,重点在居民小区、农贸市场等人流密集位置布点50余个小喇叭,招募核酸检测临时采样点志愿者、电话核查志愿者、上门排查登记志愿者共100余名。此外,为确保疫情防控“敲门行动”落到实处,作为汤山街道“小喇叭”流动宣传队成员,志愿者许园主动录制小喇叭防疫宣传,在汤山街道菜场、超市、药房、早餐店等商铺,用小喇叭+发放宣传单页的方式,向群众播报疫情防控动态,让防疫之声 “声”入人心。辖区内近70个LED屏幕常态化不间断滚动播放疫情防控宣传标语,按照市区防疫要求,及时更新防疫宣传提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促进文明健康生活理念。

  社会力量多元“输入”,点滴善行促进互动交流

  “记得是今天下午两点,在社区参加培训哦”“记得带上口罩再出门”“感谢你的加入,共同防疫守护美好生活”......这几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林其红,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在前几轮疫情时,就通过志愿者身份积累了心理辅导工作经验。这几日,她带着几名青年志愿者,上门为老人、青少年宣传防疫常识的同时,也关心着他们情绪上的波动,用言语交流为居民提供“安心药”,在青林社区,“田埂课堂”的“红喇叭”理论宣讲团成员--退休老师李克文再次组织辖区内文艺志愿者自编自唱防疫歌曲,发挥平均年龄72岁的“老战友们”的热情,通过短视频形式播放,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防疫;孟墓社区“汤山七坊”中豆腐坊、油坊、炒米坊、酒坊的四位传统手工艺人,因社区之前给予过疫情期间免房租政策扶持。本轮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便自愿组织卡口值班,助力社区工作。

  价值导向有序“演进”,多点发力形成志愿常态

  路西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核实“宁搏疫”平台分发的居民信息,并且解释当前的防疫政策,凝聚更多社会共识。退役军人王维清向路西社区捐赠10000只口罩用于防疫,传递爱心。汤山街道企业服务科组织志愿者上门提醒企业到指定地点做核酸检测,并在第一轮检测后上门主动问询企业核酸检测情况, 是否存在未做漏做情况,确保在岗工作人员核酸全覆盖。对于企业外地来宁员工,志愿者全面排查登记,要求他们做好隔离和健康监测,并协调疫情防控指挥部为他们做核酸检测,确保辖区内企业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由于交通管制导致农产品滞销,阜东村农业主任黄海峰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相关领导,加强与句容边界处的沟通,在做好疫情防控保障的同时让大棚户们将农产品拉到卡口处,让对面商家与他们进行货品交接。这样便解决了大棚户们的产品滞销问题,同时疫情防控也未放松,阜东大棚种植户们对黄海峰竖起来大拇指!

  微光成炬,不负韶华,用文明实践编织“防控网”,推动文明典范善行义举涵养入心,用志愿者的关怀守护情怀,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姜奇卉 通讯员/郭明峰 胡雅洁 编辑/吴莹莹)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