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镇江文化广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镇江广播电视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今天是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日,在校大学生是参考的一支主力军。江苏大学在师范育人方面成绩卓越,去年,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赛)上,学校综合获奖成绩排名全国前列,取得了学校在该项赛事的参赛最好成绩。那么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一起去探究他们荣获佳绩的奥秘。
这段视频,是江苏大学物理学师范学生许雨薇参赛时录制,她在讲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21年,她顺利通过了教师资格证考试,这样的竞赛对她来说,无疑是一场很好的历练。作为师范生,将来走上课堂讲课,从备课到教学,她收获颇多。
江苏大学物理学师范学生 许雨薇:其实这一次我们物理实验讲课比赛,对于我们无论是纸质化的备课,还是说实践中的讲课环节的能力都是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因为像我们去年在教资考试过程当中,在笔试的时候,我们有教学设计的环节,包括在后面面试的环节,会有当堂要在十分钟之内,完成备课,完成现场的讲课,跟学生的互动等。这次比赛老师给我们的指导,包括学院请专家给我们培训,都是能够让我们在师范生在技能方面,得到训练,也是为我们教资考试打下很好的基础。
作为指导老师的俞笑竹坦言,一个好的教师需要在准备课程中对课程相关知识哪怕是其中的历史背景等都要有足够的了解,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够在较高的学术角度下讲解课程。在比赛的课程框架下,让学生深入了解“一碗水一桶水”的基本理念。

江苏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物理系教师 俞笑竹:也是体现了“上课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过程,我们在平时师范专业的学生,要参加大量的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次竞赛获奖也是技能训练的一个成果, 平时训练的一个积累的过程,也体验到了作为一个老师 ,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如果把它比喻给学生一碗水 ,那么老师就要有一桶水,这要求在平时工作之余 ,花大量的时间有知识的积累。
江苏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物理系教师 谢铭:今后教师职业要求是要能够掌握合理地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这个比赛实际上时间跨度很长,大概有半年多的时间,我一直跟学生强调 ,在这样一个时间跨度链,以这样的比赛作为途径或者平台,不断去补充自己不足的地方,去学习一些新的有利于今后教师发展的技能,通过这样的模式,对于师范专业的人才, 会得到一个更高质量的培养。
据介绍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赛)提交实验作品分为“命题类创新作品”“自选课题类创新作品”和“大学生物理实验讲课比赛”3个类别。共吸引了来自全国480所高校的1853支代表队,共9523名师生参赛。江苏大学共派出五支代表队参加此次竞赛,最终荣获三项全国一等奖、一项全国二等奖、一项全国三等奖,同时荣获优秀组织奖的优异成绩,综合获奖成绩排名全国前列。取得优异成绩,离不开学校对大学生实验科技活动大力支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江苏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主任 徐晨光: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是目前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方面,最高规格的学科竞赛,我们学校长期以来对于学生物理实验的动手能力是非常的重视 ,尤其是和师范生的技能结合起来,我们物电学院作为此次赛事在学校的承办单位,我们是积极组织了学校的选拔赛,我们一共是从全校30多项作品里面,选择了5项最优秀的作品。
江苏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 孙宏祥: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也是希望赛事推广,进一步培养我校的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创新思维,以及综合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走上讲台,语言表达,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我想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