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回暖,沃野碧绿,小麦春季田管也进入关键期。在无锡、宿迁、淮安等地,随着小麦陆续返青拔节,很多农户已经开始调配农机下田施肥除草,田间一片忙碌景象。淮安市淮安区王安村种植大户吴井峰告诉记者:“看小麦总体长势还可以,比去年感觉要好,按照去年产量估计,反正每亩900多斤,还是能有的。”
受去年秋播时期雨水降温等天气影响,江苏省部分地区小麦播种偏迟,越冬以来田间苗情长势更是出现了旺弱不一的不平衡性。针对部分麦田长势过旺、苗情偏黄等情况,各地农技人员第一时间深入田间"把脉问诊",因田因苗指导,为夏粮丰产打下基础。宿迁泗洪县朱湖镇农村工作局局长、高级农艺师朱永放表示:“现阶段随着气温的回升,农技人员到小麦田实地考察,指导农户针对禾本科和阔叶杂草,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进行化除,根据苗情长势,施用拔节孕穗肥。”
不仅有农技人员贴心指导,更有智能系统全流程精准服务。在盐城市伍佑街道黄巷村的一片千亩农田里,今年当地的春耕工作有了新帮手——新添置的阿里云智能一体杆全田覆盖,实时收集田间温度、风向、土壤墒情、病虫害等各类指标,集成反馈到后方的"智能管理平台",以便于农技人员第一时间精准决策,让大田管理更加高质高效。据盐城市伍佑街道黄巷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人员邵伟介绍,平台实现了五个统一,即品种统一,农资农具统一采购,农事服务统一,农事指导统一,销售统一,进一步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最终确保丰产丰收。
农机高效作业,农技人员贴心指导,更有智能装备赋能架势。得益于人员、技术、装备的多向助力,自去年秋播以来,江苏省小麦苗情持续转化升级,全省一二类苗占比由越冬初期的73. 8%,提升到目前的84.1%,比去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郝朦 编辑/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