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2022年工作任务中提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策。如何“挖潜扩需”,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前不久,火遍全球的汉堡品牌江苏首店落地南京,开业当日即打破全球门店销售记录;去年一年,苏州新开业的商业载体中,引进首店数几乎占据半壁江山。日前苏州出台政策持续加码,以实实在在的举措,为首店经济发展再添一把火,中国(苏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办公室副主任周晴称,“十四五”规划里面,明确了五年间,苏州市总体的引进的首店数量要达到1000家,“首店经济的发展也正成为提升商业载体能级,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个性化、品质化需求的一个重要抓手。”
全国人大代表 陆亚萍
新消费场景下的新业态、新模式异军突起,带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被写入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南通亚萍国际购物广场有限公司董事长陆亚萍表示,要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本来我从事实体店经营几十年了,这两年我想尽办法也要做线上线下,我们同步去发展,扩大销路。”
扩大内需不仅在于千方百计释放消费需求,也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加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牵引力”。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民间投资在投资中占大头,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 杨德才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商学院经济学系主任杨德才认为,要在政策的持续发力下,引导社会资本入局,激活“一池春水”,让更多绿色的新兴产业,成为吸纳投资、改善民生的方向,“政府要为投资的市场主体提供好这个服务,我们江苏率先的不见面审批,使得市场主体在进行投资、注册方面就变得更加快捷、方便。还有在转型升级背景下,对进入到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这些方面的投资,政府可以运用财政政策对他们加大政策方面的优惠,例如补贴、贴息,激发更多的民间资本愿意进行投资。”
全国人大代表 宋勇
加强区域间产业合作、资源互补,打通要素流通壁垒,将进一步挖掘内需的巨大空间潜能。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党委书记宋勇对此表示,盐城可以大有作为:“我们将进一步聚焦主攻高速、提升铁路、强化港口、着力乡村,加快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为我们盐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提供有力支撑,做好开路先锋。”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刘雨薇 丁凤云 查多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