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守好人民群众钱袋子”为己任 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南京宝塔路支行成功堵截一起网络电信诈骗

2022年02月17日 15:37:15 | 来源:我苏财经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呈高发态势,严重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直接面对客户的金融机构,中国银行始终以“守好人民群众钱袋子”为己任,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好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人民群众的资金安全。近期,中国银行宝塔路支行的大堂经理就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与对客户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堵截了一起诈骗行为,帮助客户避免了资金损失。

  2021年11月24日上午,一位老人满脸愁容的走进中国银行南京高淳区宝塔路支行办理汇款业务。大堂经理发觉老人异样后主动上前询问情况,得知老人之前接到了自称是南京检察院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告知其儿子涉嫌洗黑钱,经公安机关侦破,有258万元诈骗损失需要老人代为清偿,并添加了老人的微信,要求其展示自己和儿子名下的银行账户、支付宝、微信等账户余额,并索要账号和密码,威胁如不配合将对老人实施逮捕。

  老人接到电话后吓得整晚没有睡觉,一大早便来到银行准备向所谓的清偿账户汇款。大堂经理在进一步了解情况后,判断老人遇到了诈骗,于是在对老人进行劝导和安抚的同时,结合近期南京市公安局内保支队开展的反电诈培训,协助老人办理了账户冻结,重新修改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密码,成功制止了这起冒充“公检法”的网络电信诈骗案件,挽回客户损失41.6万元。事件发生后,南京市公安局内保支队授予大堂经理“见义勇为”荣誉称号,以表彰他在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工作中的突出贡献。

  中国银行在此提醒广大市民,电信网络诈骗中,犯罪分子往往会冒充公检法等司法机关执法人员,以被害人名下的银行卡、电话卡、社保卡、医保卡等具有消费功能的工具被冒用,被害人本人或亲属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要求被害人将资金转入所谓“安全账户”或“清查账户”配合调查的诈骗案件依然层出不穷。此外,犯罪分子会采取恐吓甚至严厉的“审讯”态度,给受害人造成心理压力,又以保密为由,阻断受害人对外联系

  【消费者保护风险提示】

  1.树立防诈风险意识

  要牢记“公检法”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或网络通知涉案人核查资金和提现转账,也不存在所谓“安全账户”或“清查账户”。“公检法”机关办案时一定会当面向涉案人出示证件或法律文书,绝对不会通过网络点对点地给违法犯罪当事人发送通缉令、拘留证、逮捕证等法律文书。

  2.注意个人信息保密

  要牢记不要通过电话或网络向“公检法”人员提供个人金融信息(如身份证号码、卡号、验证码、密码等),收到以家人亲属名义索取个人金融信息时一定要和本人核实。若不小心泄露了自己的金融信息,应立即到就近银行网点或者通过银行客服电话对自己所持有的银行账户密码进行修改或挂失,并对账户的资金进行再次确认。

  3.转账汇款三思而行

  要牢记不要通过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向所谓“安全账户”或“清查账户”等来历不明的账户汇款,在银行汇款是要配合银行员工开展信息核查。银行员工同时也应持续做好金融知识普及的工作,积极向客户宣讲、解释银行业务办理常识、电信诈骗犯罪特点等,提醒客户保护好自己的密码和存款介质。(来源:中国银行 编辑:杨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