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竞处 人月圆时!江苏人的元宵节乐事丨小苏说

2022年02月15日 07:17:3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火树银花元夕夜,彩灯万盏熠霞留”。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这一天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春节结束的庆祝之日。

  有多少人和小苏一样,说到元宵节马上就想到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其实,元宵节可不止这些……

  元宵节的起源

  最早的元宵节起源于秦汉年间,由“敬神送年”这一风俗演变而来。相传到了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开始有了街头放灯的习惯,从那时开始,正月十五元宵节也被称为“灯节”。唐玄宗时,每逢正月十五就在宫廷中用绢丝扎成二十节、高150丈的灯楼,上面悬挂珠玉金银穗坠,铮铮有声。对此,唐代诗人苏味道有《正月十五夜》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到了明朝,朱元璋建都南京,规定从正月初八挂灯,到正月十七收灯。当时南京午门前扎制规模宏大的“鳌山万岁灯”,数万盏灯彩叠为山形,另有数百伶官奏乐,百艺群工演出歌舞。在秦淮河面上,也高搭挂灯的彩棚,有人形容为“银烛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踏灯人”,从此,这条河就在“桨声灯影”里流动着它绵绵不绝的文化血脉。晚清秦淮名士甘熙有《白下琐言》,记载了南京旧时元宵的热闹场景:“正月初,有银花火树之观。其中剪采,五光十色,尤为佳妙。”《首都志》写南京“灯节以笪桥、评事街、夫子庙等处为盛。”元宵数夜,这些街市在巨型华灯的照耀下灿若白昼,大街两旁的松棚中还设有乐队,一路走来,箫鼓声闻,宛如仙乐。街上还不时走过华丽的高跷表演队伍,游走间,不经意喧声笑语已经充溢了整条街市……

  名家笔下的元宵节

  元宵节习俗突出一个“闹”字,节日习俗也称为闹元宵,是多种欢庆形式的合奏。豪情词人辛弃疾曾以一阙千古传诵的词作称颂元宵盛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顾禄在《清嘉录》记载清代苏州元宵节的盛况云:“元宵前后,比户以锣鼓铙钹,敲击成文,谓之闹元宵,有跑马、雨夹雪、七五三、跳财神、下西风诸名。或三五成群,各执一器,儿童围绕以行,且行且击,满街鼎沸,俗呼走马锣鼓。

  清代《望江南百调》中写道:“扬州好,灯节庆元宵,绛蜡满堂家宴集,金龙逐队市声嚣,花鼓又高跷。”厉惕斋的《真州竹枝词》更写扬州灯彩的迷人所在,以至于:“新正好景在初旬,结伴城南共踏春。市口相逢成一笑,大家都是看灯人。”清代扬州花鼓戏中就有一出轻快调侃的喜剧《子观灯》,艺术地描绘了扬州元宵灯彩之盛。

  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等。清代学术泰斗、甘泉(邗江)人阮元有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人姚元之的《咏元宵节》诗更是生动、别致:“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

  到了现代,除了猜灯谜、舞狮子、跑旱船、观灯等广为流传的娱乐活动,不同地区也有其独特的元宵节民俗。1993年,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在其《故乡的元宵》一文中,记录下了江苏高邮过元宵节的独特民俗——看围屏:

  “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

  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会’——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的。很多地方兴‘闹元宵’,我们那里的元宵却是静静的。

  ……

  有一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硬木长方框,约三尺高,尺半宽,镶绢,上画一笔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灯节前装好,一堂围屏约三十幅,屏后点蜡烛。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看围屏有两处,一处在炼阳观的偏殿,一处在城隍庙里的火神庙。炼阳观画的是《封神榜》,火神庙画的是《三国》。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

  吃汤圆:“南圆北宵” 一样的团圆情

  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习俗就是吃元宵。吃元宵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传说起源于春秋末期。唐代称为圆不落泥。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的种类很多,馅有多种多样,味分香、辣、甜、酸、咸五种,其中甜馅有豆沙、芝麻、枣泥、花生、杏仁、山楂等,另有酸菜、肉丁、火腿丁、虾米、豆干、茼蒿等做馅的,可汤煮、油炸、蒸食,无论何种都有团圆美满之意。宋朝诗人周必大写有《元宵煮浮圆子》诗: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小常识:元宵与汤圆的区别

  元宵节,南方人吃汤圆,北方人要吃元宵,不少人以为汤圆就是元宵。实际上,元宵和汤圆尽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别不大,实际是两种东西,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制作工艺上。

  元宵,是“滚”出来的,在制作上较为繁琐。首先需将和好、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

  而汤圆,是“包”出来的,做法有点像包饺子,相对简单得多。一般是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即可。

 

  在馅料软硬的方面,元宵的馅料偏“硬”一些,而汤圆的馅料则较“软”,整体比起元宵来说,口感偏软。此外,元宵的口味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以甜为主,光是黑芝麻、五仁、豆沙等,而汤圆的馅料更加丰富了,甜咸都有。如今越来越多新鲜口味的汤圆正不断涌现,比如水果味的汤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小苏要提醒大家,不管是汤圆或元宵,因为黏性较高,不易消化,食用过多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宜趁热吃,注意细嚼慢咽,消化不良人群、老人和儿童注意食用量,避免造成吞咽阻碍或消化不良哦。

  赏花灯:华灯璀璨 热闹非凡

  上元之夜,必定赏灯。元宵节的灯市一般为五天,十三日晚试灯至十八日晚落灯。如今,对于许多人来说,小时候过元宵节除了吃汤圆,就是和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一起出门拉兔子灯,这是属于元宵节独有的仪式感。

  在过去,江苏的不同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庆祝习俗。 

  在南通,通常在十二日晚上试灯,十八日上午即落灯。连云港称元宵节为“过小年”。年初起,即摊贩出售各式彩灯,要至十六日才收市。

  在南京、泰州等地,父母须在元宵节前给新出嫁的女儿送灯。灯和“丁”谐音,有“添丁”之意。南京从初八开始,街头便陆续出现送灯队伍,吹鼓手吹着细乐,后面跟着几个妇女,佩戴红绒花,每人手执一灯,其中必有麒麟送子灯。

  徐州、常熟、南通、苏州城隍庙的灯彩皆为当地之最。群众纷纷前往看灯。全省花灯制作南通素负盛名,南通城隍庙大殿上一盏球灯,直径在一二丈之间,白纸彩纸配挂许多宫灯、明角灯、珠灯、填墨纱灯。

2022年2月13日,在江苏南通,40多名藏族学生制作冬奥主题花灯迎元宵。

  苏北徐州一带,另有两种材料特别的灯,一种是大红皮萝卜雕刻的鱼灯,红嫣嫣别有风致。另一种是面灯,把面做成莲花形蒸熟,里面倒些豆油,以棉花作捻子,点着后小孩子可以拿在手中玩,看上去如手捧白莲花一般。灯油耗尽后,面灯近火处已烤炙成焦黄色,食来酥脆,里面则松软可口,这时玩灯的孩子也大都跑饿了,正好把面灯当点心吃下去。

  十五日晚是灯节的最高潮。南京有青龙会,徐州则是乡下的各种杂技歌舞都拥到城里来表演。丹徒西石城跳采茶舞,唱十二月花名、跳马灯。民众竞相上街市玩灯、赏灯。人们手执狮子灯、虾蟆灯、走马灯、球灯等花色繁多的灯往来游行,称“闹花灯”或“闹元宵”,好不热闹。

 

  猜灯谜:冬奥元素“藏头隐语” 满满都是智慧!

  灯谜起源于西汉的隐语,后发展成为民间谜语,又叫“打灯谜”。其后,随着元宵节逐渐发展到江南地区,在喧闹的氛围中这一节日也点染着诗情和浪漫色彩。灯谜文化至今风韵不绝,特别是到了元宵节,不少地方于街道闹市悬挂灯谜让人猜射,使节日的气氛更加热烈。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各项赛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当冬奥会遇上元宵节,“中国红”和“冰雪白”相映生辉,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小苏特地为大家准备了8个和冬奥会相关的灯谜,快来猜猜看吧!

  1、冰上“国际象棋”(冬奥项目)

  2、夜不闭户(冬奥举办地名)

  3、横山遇雨水侵骨(冬奥项目)

  4、冬奥场地质量好(传统零食)

  5、再三落圈套(奥运标志)

  6、庄稼喜往高处长(冬奥冠军)

  7、巍哉楼阁、屹立山巅(冬奥冠军)

  8、滑冰好处多(四字成语)

  (戳这里,查看灯谜谜底)


  我苏网编辑/方媛 海报设计/姜向慧

  参考资料:

  金煦主编、刘兆元等撰稿:江苏民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

  朱琳:《火树银花元夕天———江苏元宵节俗及其文化解读》,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

  尤岩:《节日仪式承载的生存重托——以历史时期江苏元宵节为对象》的考察,江苏地方志,2004.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