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11日)上午,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公布了去年以来我省“三农”工作的成绩单:农业农村发展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实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良好开局。主要体现为“五个两”:
“两稳”
粮食生产稳、农民增收稳。全年粮食总产749.2亿斤,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万元,同比增10.7%,高于城镇居民2个百分点。
“两个破千”
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双破“千”。全年开工建设项目1248个,实际完成投资1172亿元,其中770个项目建成投产。
“两个破题推进”
聚焦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出台了重大举措。实施种业“揭榜挂帅”项目,四大领域142个项目力争攻克一批“卡脖子”难题。新建高标准农田390万亩,亩均投资标准提高到3000元。
“两个融合深化”
产业融合、城乡融合进一步拓展深化。10亿元以上县域优势特色产业185个,特色产业超亿元村44个;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探索形成乡村治理“江苏路径”。
“两个成效初显”
长江“十年禁渔”和农业生产安全专项整治成效初显。全面完成长江流域退捕任务,我省获国家六部委长江禁捕综合考核3个优秀省份之一;在全国率先集中开展“三类船舶”专项整治并取得显著成果。
成绩的取得让人振奋,也让大家对新时代鱼米之乡有了更多期待?会议上,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介绍,2022年江苏“三农”领域将重点推进九项重点工作:
聚焦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深入推进种子耕地农机基础建设;
聚焦“菜篮子”等产品稳定供给,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
聚焦乡村产业振兴,深入推进全产业链建设;
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农业减排固碳;
聚焦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聚焦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聚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深入推进城乡资源要素交流融合;
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推进试点示范建设;
聚焦农业生产安全,深入推进专项整治行动。
梳理九项重点工作,我苏网发现,坚持把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仍是今年江苏“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这也应证了总书记的那句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今年,在粮食稳产保供方面,江苏将启动实施优质粮食稳产增效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400万亩,建设500个以上粮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促进绿色节本增效,挖掘单产、增加潜力。饭碗端得牢,“菜篮子”“油瓶子”“肉盘子”生产供给同样备受重视,2022年,我省将分级建立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确保全省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120万头,规模猪场(户)保有量5000个;强化大中城市自身蔬菜应急保供能力,布局建设80万亩“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深入实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因地制宜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力争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900万亩、产量480万吨左右……

高产是基础,优质同样很关键。其实经常购买“苏”牌农副产品的消费者应该已经注意到,绿色生态早已内嵌进江苏“三农”发展的基因中。今年,江苏将进一步放大农业绿色效应,减少农业生产污染物排放,试点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使用,试点开展农田灌排系统生态化改造,试点推广农田灌溉尾水净化利用,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巩固提升和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力争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

既要产得出产得优,又要高效益。为了增强农业发展动力,以延链、补链、壮链、优链为重点开发乡村多种价值也是今年江苏“三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导向。2022年,我省将聚焦农业全产业链国家重点链、省重点链、地方特色链,培育规模化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农业“链主”企业、一批全产业链典型县、一批跨市域县域全产业链重点链。在此基础上,江苏还将加快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等加快融合,推广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业态,力争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综合收入达到1000亿元,农产品网络年销售额超1150亿元。

产业提档了,农民收益自然更会水到渠成。为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我省今年将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实施就业、创业、产业融合发展“三业”富民促增收行动,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新型集体经济、新型农村产权制度“三新”利民促增收行动,实施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健全重点地区帮促制度“三项制度”惠民促增收行动。此外,江苏还将通过实施人才振兴行动为农民致富增收注入内生动力,如选派专家“一对一”“引航”一批“绿领”新农人;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全年培育高素质农民15万人。
吃得好,住得美,有奔头的新时代鱼米之乡,你心动了吗?
(来源:评新而论 记者/郝朦 图片/江苏新闻 视觉中国等 编辑/高涵 郝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