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这是一座位于南北方交界之地的城市,千年运河在此奔流不息。就在去年11月,淮安还成功入选了“世界美食之都”。今天(1月31日)的《新春走基层》,我们就去一探淮安人的春节餐桌,烟火年味,声声入耳。
进入腊月,淮安的年味就越来越浓。购置年货之余,市民周女士说,自家过年还一定得蒸馒头、蒸包子,有“争气”的含义,象征着来年的日子会蒸蒸日上:“我们小时候有一首关于过年习俗的顺口溜:‘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到了腊月廿八、廿九,家里面就开始发面。”
淮安百姓灶台上的传统年味,在蒸馒头的腾腾热气里,在案板上各色食材的香气里,也在炸鱼炸丸子的声里。
炸肉圆,是淮安人春节餐桌上的一道必备菜。早在腊月廿五、廿六,大厨们就待在厨房,灵巧的双手抓起一把肉糊从虎口处挤出一个个肉圆哧溜一下成型。油锅中上下翻滚,新鲜出锅的肉圆子滋滋地响,听着声儿,唾液都会疯狂分泌。
市民乔女士告诉记者:“上学那会,大年三十下午外婆就开始炸肉圆子了,我们几个小辈儿就坐一排,炸一个我们吃一个,感觉特别香。”
钦工肉圆就是一道淮扬名菜,特点是光滑细嫩,富有弹性,色白汤浓,味道鲜美。每天一大早,钦工肉圆第五代非遗传承人李忠良就会到菜场挑选肉圆的原材料:“我们要选择的是刚刚宰杀后的猪,这个肉在我们敲打过程中纤维没有断,制作出来口感也就比较好。”
肉不需要切,直接用铁棒敲打,这是制作钦工肉圆的一门绝活。一碗钦工肉圆汤代表着一家人团团圆圆。
而豆腐寓意着“都福”,如此一来,淮扬名菜平桥豆腐也成为了淮安人新年餐桌上的常客。
据统计,现存于世的淮扬名菜名点就有1300多种,其中298道菜点烹饪技术入选了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淮安人的春节饭桌上,一道道高大上的淮扬菜摇身一变就成了每个淮安人心中独特的“家”的味道。
从味蕾到思绪总能勾起人对“年”、对“家”最柔软的回忆。市民孙女士说,她最惦记的还是家里的灌香肠,“我们家过年的标志就是灌香肠,我妈跟家里长辈一起去菜场买一整块的猪肉,搅成碎肉,下午几个人一起在家灌,晾晒在院子里。我小时候老怕猫进院子偷香肠,就天天在旁边看着,现在想想也蛮好玩的。”
虽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但天南海北的人聚在一起,谈起家乡美食总是能最快打开话题。寻找家乡的味道,其实也是留恋和食物相连的那段记忆,而春节这样的时刻,更会放大对烟火年味的渴望。
天大地大,世界再大,也大不过那顿阖家团圆的菜肴。春节餐桌上的淮安美食,不光是丰盛,更是家人满满的爱意,和对新年浓浓的期盼。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张倩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