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本旅行日记,数千张打卡照片,上万字所见所感......
近日,苏州一位70岁的阿婆“火”了,她用十年时间与老伴游历祖国和世界的大好河山,用笔触记录自己真实而深刻的所见所感,可谓是当代的“徐霞客”。快来一起跟随“旅行达人”的脚步“云旅游”!
为晚年生活增色!
七旬老夫妇的“寻梦环游记”
“早上6时,当满天的星星还眨着眼睛时,我们的大巴已经离开了奎屯。当车快到赛里木湖时,我们远眺深蓝色的湖水,仿佛洁白的雪山下铺了一块大大的地毯,真是大自然的恩典!”在姑苏区的一幢老宅里,看苏州记者看到了今年70岁的苏州阿婆詹钰雯,她正翻看着自己的旅行日记,回忆着旅行时所见到的动人风景。
图/詹钰雯和老伴刘其明
“退休以后,我俩琢磨如何充实地度过晚年生活。除了常规的读报、锻炼,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让我们背起行囊,踏上了游历山川的旅途。我们想以这种方式为晚年生活留下最美印迹。”詹钰雯说。
七彩云南、热辣重庆、繁华纽约、悠闲新西兰……十多年来,詹钰雯、刘其明夫妇携手走过世界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点,也在旅途中对社会和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国外人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千年以前,在生产力那么落后的年代,劳动人民创造出莫高窟这样的瑰宝,着实不易”、“在国外看到很多中国人,很自豪,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充满细节的游记里,皆是夫妇俩对大好河山的依恋和各国风俗文化的思考。
翻开詹钰雯的旅行日记,在马来西亚篇中,她以“缆车惊魂”为题,写下缆车被雷击而遭遇断电的惊险过程。“若不是这本游记,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段难忘的经历恐怕早就忘了!”詹钰雯感叹到。
几十本旅行日记中,詹钰雯、刘其明不仅记录了沿途美景,还详细记下景点特色、往返路线、天气和老年人旅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比如在国外节假日不出门;去国外旅游,不要背包,而是要在外套里穿一件小马甲,口袋越多越好,可以防止扒窃……
图/刘其民展示他的小马甲
然而旅行中也有让老人不满意的地方,比如到罗马时,他们本想在许愿池许个愿,无奈景点周边人太多,又缺乏秩序,只得悻悻而归;乘坐贡多拉游览威尼斯时,有些河段的水是臭的,“和苏州的水质完全不能比”……
“游历过世界这么多城市,我们越发觉得世上少有城市能与苏州相比。比她发达的城市没有苏州这样的环境;与苏州环境一样优美的,经济实力却远远比不上苏州。”刘其明感慨万千:“出去的时候说自己是苏州人都感觉很骄傲!”
身体好是先决条件
做紧跟时代的“老顽童”!
尽管已经年逾70,詹阿姨和刘老伯看着依然精神矍铄,交谈时声音也中气十足。“要想晚年生活过的自由自在,身体好是先决条件!”詹钰雯向记者分享她的“健康生活经”:“一天三餐定时吃,晚上11点前就熄灯睡觉。保持心情舒畅,适度做些运动。”
“照片会随着年岁满满发黄、褪色,唯有文字像一杯美酒,时间越久越香醇。”谈起写旅行日记的初衷,詹钰雯说:“坚持写游记,一方面是对我们晚年旅游生活的记录,另一方面也是旅游品质的升华,让我们在旅行的过程中有更多的观察和思考。”
为了写好游记,在游玩时,常需要他们提前做功课,并在游览时用更多的观感、触感去体验、感受,观察旅途中遇到的人、事、物等,有意识地融入当地的生活。这样一来,尽管是游览同一处景点,詹钰雯夫妇也总能获得与别人不一样的感受。“在海外旅游时,哪怕再晚再困我也会坚持把游记写完再睡觉。”詹钰雯说:“只有当天的感受是最鲜活真实的,第二天很多细节都记不清了。”
在詹钰雯看来,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一段时间不出门就跟不上时代。对于“活到老学到老”的詹钰雯夫妇来说,旅行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了解时代潮流的方式。“一般来说,喜欢旅游的老人很难和时代脱节,为了提升旅行体验,我们总在不断地学习、感受,保持身心年轻健康。”
“詹阿姨和刘伯伯是一对‘老顽童’,和他们一起旅行总是充满了欢乐。”玉屏国际旅行社工作人员顾女士告诉看苏州记者:“每次两位老人都提前做好充足的功课,不辜负每一次旅行,他们不断学习钻研的精神让人钦佩。”
“看着照片里我们的满头青丝变成白发,这些照片就是我们老去的记录。”詹钰雯看着手中厚厚的相册感慨到:“但我们在拍照时还是尽量轻松搞怪,人老了,但是心不老。未来我们仍然会脚步不停,永葆童心。”
(来源:看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