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想快点长大,可以不用再听爸妈的唠叨;长大后,或是有了自己的家庭,或是因为事业离开了爸妈......而曾经用爱呵护我们长大、燃烧青春为事业奋斗的爸妈,早已是满头白发。《温暖多一度·爱煦老人心》大型全媒体公益项目,2022年再度起航,今年一起关注爸妈们的养老问题。
南京88岁的张伯钧老人是一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得病后的张爷爷总是闹着要搬家,七八年间搬了8次家,直到老伴把他送到了养老院的“老小孩成长中心”。为了哄张爷爷安心住下来,养老院里的员工们各展演技,还让张爷爷当起了“文艺部长”。
“我1998年底跟他在一起,我们是再婚,跟他以后就逐渐了解到这个人知识非常渊博,他主修俄语,自修法语、德语、英语,成天到晚就是一个知识分子的风采。”张爷爷的妻子徐秀琴奶奶说。
1999年,张爷爷住进新买的房子仅仅两天就不乐意了。“他晚上不肯睡觉,说要重买房子。后来我们买了个单室套,他一看很好很好。从4楼走到2楼,他说这个房子我不要了。七八年的时间,我们就在城南这一片搬了8次家。”徐奶奶说。
那时,徐奶奶并不知道,张爷爷已经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
慢慢地,张爷爷忘了徐奶奶的名字,忘了家在哪,忘了上厕所……就连家里的30万元积蓄也被一个所谓“理财业务员”骗走,换成了几张邮票。
再往后,老爷子身旁必须随时有人照看,否则就有可能跌伤摔伤。
“他整夜地不睡觉了,整夜看着我。因为他无儿无女,我现在身体又不好。我就是肺癌手术,以后根本就带不动他了。”深思熟虑后,徐奶奶决定再次“搬家”。
这次的“家”,安在了南京悦华洪武养老综合中心。
“他刚来的时候也是吵着闹着要回家。白天一直在打瞌睡,晚上睡不好。”南京悦华洪武养老综合中心院长助理周乐说。
南京悦华的“老小孩成长中心”是针对认知症老人的护理专区。为了让张爷爷安心留在这个"新家",院里量身定制了挽留方案。
【方案一:板报布置】
“我们安排张爷爷对护理部的板报进行布置,还有一些活动的策划和带领,张爷爷会觉得他的责任感很强,这其实也是一种精细化动作的训练,提高他的手眼协调能力。”周乐说。
【方案二:给员工和老人上课】
“安排爷爷给员工做一些培训、上课。张老师说当然可以,他也很有兴趣。”周乐说。
“我昨天跟他谈话,他讲他在上课呢,你们不要来打扰我。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给人家上课。”徐奶奶说。
就在徐奶奶来看望张爷爷时,张爷爷还念叨着,“现在有31个学生,互相学习,先解决音标问题,然后解决语法……”
一年多时间里,张爷爷隔三差五要备课上课、办黑板报,忙得不亦乐乎。中途老爷子一度想过要搬家,却因为当上了防疫义工而放弃了。
【方案三:升任“文艺部部长”】
不过最近,张爷爷又在打包行李了。这一次,他似乎铁了心要走。
“前两天张爷爷跟我说,他说他不能住了,他要回家了,跟我说他觉得他失业了,爷爷觉得自己好像最近活动带得少了。”周乐说。
中心给张爷爷安排了一场颁奖仪式,告诉他并不是失去这份工作了 ,而是因为最近“升职”了,现在变成了文艺部的“部长”,张爷爷就特别开心,想要留下来。
各种招数用下来,张爷爷已经在这里住了近十七个月了。
“老小孩成长中心”除了照顾老人日常生活,还要开展康复运动训练和记忆训练,尽量延缓老人病情。
“比较多的就是学习疗法,还会给他安排一些小的活动,引导他去做一些数学方面的加减法计算。”周乐说。
阿尔茨海默病虽然不能治愈,但病症的发展可以延缓,让老人活得更舒适。
“我经常说我们的员工,个个都是演技精湛的演员。我们的表演没有办法对老人的认知症症状进行治疗,但是我们可以减少它的症状和发生。”周乐说。
我国现存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超1300万例,养老机构专业照料需求日益增长。目前,照护人员存在巨大的缺口。
周乐说,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构培训出针对阿尔茨海默症的专业照护人员,也给更多家庭普及专业照护理念。让大家多一些对认知症老人的理解和尊重,希望每一个老人都能够有尊严地老去。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 肖帅 史哲铭 编辑 / 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