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脉 国家方志馆江南分馆……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的“方志元素”

2022年01月25日 09:18:2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日前,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在这个宏大的规划中,地方志工作被频频提及,包括做好修史修志工作,深入推进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推动优秀农耕文化保护传承,支持建设村史馆,修编村史村志,赓续乡土记忆;推出“中国大运河专志系列”等重点图书;围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建设国家方志馆江南分馆等。

  这些“方志元素”,体现地方志工作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也将成为今后江苏文化建设的鲜活亮点。应该说,这几年江苏地方志工作主动作为,在服务中心工作、服务文化建设、服务人民群众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做好修史修志方面:第二轮修志任务全面完成,编纂并出版省、市、县(市、区)三级综合地方志书110部、271册、3.35亿字。其中,二轮省志有50本分志、10本专志,总字数4800万字,全面系统地记录了1978—2008年江苏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和辉煌成就。二轮江苏省志与2008年编纂完成的首轮江苏省志共同构成了江苏从古迄今最全面、最翔实、最权威的地情文献资料。全省110部省、市、县(市、区)三级综合年鉴全部公开出版。南京、无锡、常州、苏州、连云港、扬州、泰州等7个设区市编纂完成或正在编纂地方通史。

  在记录当代方面: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启动《生命至上:江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录》资料搜集和编纂工作,10个月后即正式出版。该书成为全国第一本全景式、全方位、全媒体记录省级区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书籍,也是全国第一本在省级抗疫表彰大会亮相的书籍。逐月编纂《江苏微记录》,年底和省统计局联合编纂《江苏记录》,第二年出版《江苏年鉴》和《江苏年鉴》英文版。《江苏记录》已连续三年入选省人大、政协“两会”的会议资料,在全国开创用当年资料服务省级“两会”的先河。在省地方志办公室的示范带动下,南京、连云港等21家市县地方志机构推出即时性记录产品,更好、更及时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工作。

  在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方面:整理出版江苏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古代地方志书集成《江苏历代方志全书》,共600余种,总规模530册。《江苏文库·方志编》出版130种、212册,合计篇幅3000多卷。围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编纂出版全国首部《长江历史图谱》、《江南大运河历史图谱》,举办“地方志与长三角一体化论坛”, 点校出版《乾隆江南通志》,出版《长三角一体化——从历史走向现实》专刊。全新改版“江苏省情网”,将地情文化和文献数据库结合,智能检索系统入库志书、年鉴、地情书2216本,更好展现江苏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

  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大力推进镇村志编纂,全省已有667个乡镇(街道)编纂完成或正在编纂乡镇(街道)志,738个村(社区)编纂完成或正在编纂村(社区)志。在讲好江苏故事方面:“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由小众互动向大众传播转变。在打造区域文化传承弘扬高地方面:连续两届举办“志说江南·苏州圆桌会议”,与江南大学、江苏新闻广播合作持续推送“水润江南”专题,以方志文化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省方志馆常态化开展主题活动,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顾倩颖 编辑/国正)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