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1月22日,历时4天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会议期间,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取得重要成果。 “双减”、“医养结合”、“三孩政策”……2021年的“民生热词”,得到众多“高言值”委员的聚焦。在江苏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18名来自不同党派、不同界别的省政协委员轮流走上大会讲台,建言献策,记者为您梳理出这些 “好声音”>>
教育“好声音”:优化教育生态,发展更高质量的教育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如何高标准建设教师队伍?江苏省政协委员吴胜兴提出几点建议:首先,规范全省教师宣誓制度。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等好老师标准融入誓词。其次,明确划定教师职业底线。对教师队伍中出现的不当言论、学术腐败、有偿补课乃至性侵等乱象坚决“零容忍”。对缺乏基本常识、人文素养、公共素质及其专业水准不高的教师,逐步实施末尾淘汰。此外,全面提升教师待遇地位。在工资待遇、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倡导“教师优先”,同时为教师创造优越的软硬件环境。
2021年, “双减”落地后,学校主阵地作用显现,学科类培训负担减轻,教育生态明显优化。江苏省政协委员朱毅民在发言中也提出,在“双减”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教育“双减”未能有效衔接教育评价改革,全面落实有难度,政策全面落实的社会协同力不强等。
因此朱毅民建议,同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与“双减”政策落地,解决教育健康发展内驱力。要切实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推进义务教育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落地,同步深化高考中考改革,让考与学相匹配。鼓励引导优质校外培训资源参与校园公益服务。在坚持大幅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动摇的基础上,出台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审批监管工作细则,给学科类培训机构分流转型提供通道,减少优质教育资源流失,切实关切其调整期阵痛,支持帮助渡过难关。
江苏省政协委员严华在发言中说,如今孩子的养育愈发成为家庭与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江苏每千人口拥有托位数仅为3左右,育儿家庭中有托育需求的超40%,而得到满足的却不足10%。
严华建议,科学做好托育顶层设计。加快促进我省普惠性、高质量的托幼教育体系建设,提升托幼服务覆盖面和供给水平,推动“三孩”生育政策实施落地。坚持省级指导、市级牵头,统筹各部门力量做好市域内各区县托幼资源规划与布局,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就近就便、托幼一体化”的普惠性托幼教育资源体系。同时有效扩大托育资源供给,例如通过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托育机构,发挥其保基本、兜底线,引领方向、保障质量和平抑价格的重要作用;鼓励大型企事业单位等举办托幼机构,通过多种方式予以支持,释放供给潜能。
医疗“好声音”:提高医疗保障,做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江苏是首批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和“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试点省份之一,但发展数字医疗面临着高位引领缺乏、创新中心集聚度不高等问题。江苏省政协委员吴建坤建议,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鼓励省内技术力量最强、信息化水平最高的省人民医院加强与省内外医疗机构的合作,打造“云智慧未来医院”,共建数字医疗服务枢纽。在省内所有医疗机构信息化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依托江苏政务一网通办、江苏健康云等平台,统一省级号源池,实现30分钟精准预约;推进脱卡就医,免册可就诊、病历可追溯、档案随身查,诊疗过程“无感支付”,实现“一部手机走医院”的便捷就医场景。
截至2020年底,江苏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850万。江苏省政协委员刘彤提出,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医养结合加快发展。对于失能失智和长期卧床的老人,她建议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努力做到三个“一部分”。一是医保分担一部分。将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纳入医保定点,探索将医保个人账户用于支付长期护理保险、居家护理服务、健康管理等,推动有病治病、失能护理、无病康养无缝对接。二是社会帮助一部分。推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结对挂钩,制度性送医上门。三是政府补贴一部分。扩大公益性医养结合机构覆盖面,加大对低保老年人的医疗救助保障,提高低保边缘家庭失能失智老人入住医养结合机构补贴力度。
生态“好声音”:聚力环境攻坚,擦亮宜居生态底色
“我省生态环境质量虽已创新世纪最好水平,但与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江苏省政协委员朱晓东建议,协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加快产业、能源、交通结构调整,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力度。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加快完善城镇污水管网,对合流制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加快开展雨、污水管网诊断,加强截流井和截留管道等建设。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快摸清土壤环境质量底数,加强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安全利用及风险管控、效果评估。集中攻坚噪音扰民,还群众宁静人居环境。
“坚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统一起来,共抓大保护,打造最美绿色生态长廊。”江苏省政协委员陈扬建议,充分发挥国家文物局设在扬州的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职能作用,细化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和滨河生态空间分类管控,严格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坚持水岸同治,抓好退田还河(湖)、湿地保护、环境整治等工程,严控遗产点周边文化和生态空间占用。坚持江河湖联治,加快实施断头河连通工程,统筹农业灌溉和排水系统建设,确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坚持上下游共治,研究制定生态补偿、土地保障等政策,持续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清水廊道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等重点项目,确保“一河清水向北流”。
除了以上7位委员的精彩发言外,在本次江苏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政协委员奚爱国、周晓敏、王学锋、陈发棣、薛驰、曹丽虹、梅滨、谢泰峰、陈爱蓓、孙沪兵、陈红红等也走上大会讲台,聚焦文化、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建言资政,履职尽责。
(我苏网编辑/朱彤、孟晓晴;设计/唐诗韵、张恒枫 图片来源:江苏省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