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第一题,就知道要毁!”徐州这份小学语文试卷火了

2022年01月22日 10:58:4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日,徐州市各中小学期末考试落下帷幕,徐州云龙区的一张六年级试卷却广受关注,受到了全市家长的热议!

  ▼

  在这张试卷中,“徐州,江不江苏?”的阅读理解,引来家长们的讨论。

  “这卷子,太接地气了。但是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不是有些太难了?”

  “说实话,这个试卷能考70分就不错了 。”

  “这套试卷堪称城市推广的典范。考题内容契合,推广手段也极其英明。”

  “阅读理解的题目咱看不懂,答案也不知道咋填。”……  

  什么样的卷子引起了徐州家长的热议?

  来看看云龙区的小学语文试卷吧

  ▼


  这套卷子火了!全是亮点

  1月17日上午语文期末考试结束后,一张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试卷传遍了家长群,还成为当天朋友圈里热议的话题。

  “幸亏没考这套试卷,太难了!感觉超出了大部分孩子的能力范围。” 黄女士是徐州泉山区一位六年级学生的家长,在和记者谈论时说,“这套试卷出题很高明,查考的内容也很全面,还有深层次的内涵,准备打印一份给孩子做一做。”

  01

  “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宣传标语

  一个班只有4个孩子答对

  徐州六年级的期末考试没有统一试卷,由各区自行命题。家长张女士告诉记者,云龙区这套语文试卷,孩子考完后回家就说难。有老师表示,阅读理解中考查的“徐州,江不江苏?”一文中关于“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宣传标语,一个班级只有4个孩子填正确了。

  1月19日上午,记者拿到这套语文试卷,阅读理解题“徐州,江不江苏?”这篇文章摘自《谁最中国》微信公众号,在试卷中设置了6道考题,既考查了宣传标语“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填写,也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02

  题目灵活 阅读量大

  注重考查孩子的语文素养

  此次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分为笔试和口试两个部分,都采用星级制。笔试呈现的特点是:题目灵活、阅读量大、选择题分值高,试卷布局整体向初中过度,更注重考查孩子的语文素养,特别是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解放路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姚琴表示,本次语文共两篇阅读,《徐州,江不江苏?》在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考查了孩子对家乡徐州的了解,比如其中对于蝶变后徐州的美誉“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认识。第二篇阅读是勾连课内课文《少年闰土》,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从两篇阅读的题目设置上,能够发现更注重考查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提炼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纵观近几年的语文命题改革,不难看出,相较于以往“注重考查死记硬背的死知识”,现在语文命题的趋势是注重基础,重视知识的灵活运用,提高阅读复杂度。这就给我们在语文学习上定了一个方向:打好基础的同时一定要多阅读、多思考,关注身边的时事。阅读的速度、知识面的广度以及思维能力就是在每一天的坚持阅读中不断提高的,这仅仅靠刷题是不可能实现的。

  03

  通过阅读理解

  让孩子真正热爱家乡

  面对这样的考卷,云龙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部部长张海燕告诉记者, 她在学生考完这套试卷时,曾问过几个孩子做完阅读理解后的感受,没想到孩子们都说:“不知道徐州还这么好!”

  “其实,我们平常给孩子们说家乡好,说破嘴皮子,不如一篇这样有力度的文章,让孩子们在考场静下心去读一读,孩子们才会发现徐州的好。爱家乡的教育,不是空谈,需要文字的力量。透过这个阅读可以让孩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张海燕说,通过学校一些语文老师的反馈,阅读理解中的宣传标语,有一些孩子没有做出来。在考完后,还曾碰到一位家长训斥孩子,景点到处都写的这个,你怎么不会?其实,家长不应该埋怨孩子,而是要反思一下自己带孩子出去过几次,有没有带他们去好好地欣赏家乡的山山水水。

  另一个层面,也是希望通过这套试卷引导家长不要把孩子框死在刷题、补习班、教室里,应该让孩子走进生活,去感受家乡的山山水水,去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

  张部长表示,整套试卷的命题紧扣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比如第一题的审美与鉴赏。书法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往往很容易忽略,学生对于书法艺术不懂得欣赏,也不会欣赏。因此想通过这项考题,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书法艺术,对书法艺术有一个初步的鉴赏能力,因为这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鉴赏完书法作品后,试卷又要求学生在方格内默写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既是对学生书写的考查,同时也是对学生布局和审美能力的考查。现在很多孩子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古诗词会背会默,但是不知道把它美观地呈现出来,这就是孩子审美的缺失。因此,这次试卷批改明确”布局美“要占一定分值。

  04

  作文要写好

  必须与生活链接

  此次引发热议的期末考作文题是关于“双减”,记者从一些学校的反馈中了解到:

  • 绝大多数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谈到”双减“政策实施之后,辅导班取消了,平时、双休日能够有更多的业余时间自主安排,去发展兴趣爱好,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 还有不少学生在习作中谈到自己对”双减“带来的变化的疑惑:作业量减少了,辅导班基本取消,是不是就可以尽情地玩儿,不用心学习了呢?学生有自己的思考,自己意识到”双减“后更要学会自律,要“减负不减质,继续努力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些都是学生真实心声的反应。”云龙区一所小学的老师表示,总体来说,绝大部分学生习作主题积极向上,能够细心观察反思生活,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从小处着眼,来体现”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带给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与变化。从侧面反映出”双减“落实的切实有效,以及学生对当下真实问题的观察、分析与思辨。

  对于这样的作文命题,张部长表示,作为教研部门,他们曾调研过孩子们的考场作文,发现孩子们作文雷同卷经常出现,呈现出了不健康的写作现象,有很明显的抄、背、套、假、大、空的痕迹。所以这次期末考题就是要让孩子套不着,平时死记硬背的套路作文在这里用不上。

  “这半年来,‘双减’带给孩子们很多变化,我们给了这个话题作文以后,孩子们要去回顾,这一学期来生活点点滴滴的改变,紧扣‘变’的核心词,把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感受借助这个考场作文梳理出来,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样的作文才是有生命的作文,有意义的作文。”

  作文题要想写好,一定要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从硬式的假、大、空以及套路作文中走出来,才能写得有活力、有味道。

  现在一些功利性比较强的校外作文辅导机构,为了短时间内提升孩子所谓的写作成绩,给出的写作方法都是教套路、给模框,让孩子背上几篇不同文体的作文,考试的时候开头、结尾调整一下顺序、变通一下,就凑成了一篇考场作文。其实这样对孩子的写作非常不利,失去了孩子实实在在的表达能力。作文真正的生命力一定是表达生活、来源于生活。

  在谈到语文的学习方式时,张部长特别强调,千万不能把语文窄化了,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学习语文的空间。比如书法、阅读、走出去感受山山水水、观察一草一木等,让孩子在丰富的场域中去学语文。

  其次,一定要在真实的场景中用语文。比如孩子们的语文试卷,所有的词语表达,都是给创造了一定的场景,即便是考查一个生词,也是给出一个语境,让孩子在语境中思考用哪个词更合适,而不是平常抄抄词、默默词。真正的语文一定是要在生活中用。

  看了这样的一套语文试卷,你有什么想法?你家孩子表现如何?欢迎留言交流!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