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又获央视“点赞”!记者从扬州市人社局获悉,1月16日,CCTV-17农业农村频道播出《振兴路上:劳务品牌响当当》(上),对扬州“三把刀”等特色劳务品牌进行了报道,并对“扬州做法”“扬州经验”给予肯定。
12分钟全方位展示
“扬州三把刀”劳务品牌建设
劳务品牌是怎么促进劳动就业、带动乡村发展的?咱们先去扬州,看看那里闻名天下的“扬州三把刀”……近日,CCTV-17农业农村频道用12分钟时间,全方位展示了“扬州三把刀”劳务品牌建设。扬州淮扬菜厨师协会会长陈万庆、扬州理发刀代表性传承人赵兵、扬州修脚刀代表性传承人陆琴等均在节目中一一亮相。
央视从扬州“三把刀”行业的三位技能大师入手,在充分展示大师精湛技艺和工匠精神的同时,围绕扬州“三把刀”劳务品牌如何带动就业、促进创业,推进乡村振兴等内容,进行了深度挖掘和报道,对扬州市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劳务品牌培育、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的经验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为进一步提升‘三把刀’特色传统产业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我市还将具有传统特色的‘瓦刀’‘雕刻刀’‘搓背’等技艺纳入到‘三把刀’的范畴中来。”扬州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倪志峰介绍,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推动,目前扬州市已有9家与“三把刀”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共认定与“三把刀”相关职业的技能人才7000余人次,对地方特色传统产业从业人员的高质量培养做出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令人惊叹的文思豆腐、化平常为神奇的拆烩鲢鱼头、七十二刀半的理发刀绝技、精妙绝伦的扬州修脚刀……《振兴路上》一经播出,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围观。网友纷纷留言,“又被扬州‘种草’了”“春节期间,扬州三把刀安排起来!”
破除“师带徒”的局限
新型学徒制助力“扬州三把刀”腾飞
“扬州古城风貌精致婉约,小桥流水随处可见……”近日,在位于江苏扬州老城区的扬州搓背馆内,搓背师张云松一边向客人介绍“八轻八重”的搓背手艺,一边讲解新学到的扬州历史文化知识。
对于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张云松来说,理论功底不断见涨,要得益于扬州市正在推行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一直以来,在“三把刀”行当里,素来有“师傅带徒”的习俗。但随着需求不断升级,传统行业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来引领。该培训将以修脚工、搓背工为主的传统休闲沐浴行业纳入学徒培训范围,突破了传统以师带徒模式的局限。
“现在来搓背、修脚的不少是年轻人,他们将此体验作为治病养身、休闲放松、孝敬父母的一种方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扬州搓背馆负责人刘广明介绍,这就要求搓背、修脚师傅不仅手上要有技艺,嘴上也能说出“门道”。
如何解决人才传承难题,让“三把刀”持续闪闪发光?扬州市人社局会同财政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推出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实施意见,把“三把刀”技艺传承从“店堂”带进“课堂”。
“目前,我的保底月薪是6000元,现在正常能拿到七八千!”退捕渔民吴正花笑言,此前她参加了扬州搓背馆与扬州技师学院联合举办的企业新型学徒培训,在培训中,她不仅学到了现代护理保健知识,还熟悉并掌握了传统非遗搓背手法,“目前我所在的扬州搓背馆,有100多名搓背师、修脚师都参加了新型学徒制培训,大家的人均收入也比原来每月增加了一两千元!”
(来源:扬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