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进行时②|携民意,传民声,向未来!江苏省政协委员今日报到

2022年01月18日 18:51:0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 江苏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将于1月19日开幕。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崭新的时代坐标,赋予今年省两会特殊的意义。带着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决心和信心,带着对“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的憧憬与期盼,1月18日,出席会议的省政协委员肩负履职责任,激情赴会,积极建言献策

  朱培德:加强铁路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便民为民

  过去几年,江苏省政协委员、省铁路办副主任朱培德从铁路发展的规划建设到加快江苏铁路货运体系建设,到依托高铁成网优势发展全域高铁旅游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得到了采纳。

  2021年,“轨道上的江苏”建设取得新进展——沂淮、常泰等铁路项目获得国家层面规划支撑,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盐泰锡常宜等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新开工建设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苏锡常城际铁路太仓先导段太仓站等,铁路建设完成投资500多亿元,“高铁便民车”等民生实事深受百姓欢迎。江苏铁路发展进入加速期、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因此,今年朱培德委员更关注,如何加强江苏铁路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他认为,要加快铁路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构建,要深化江苏铁路法制建设研究,要完善全省铁路管理机制体制,要强化运输服务、提高质量服务群众出行。

  董元华:关注土壤质量和结构,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去年,在省政协集中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五送”下乡活动中,省政协委员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董元华,先后去到淮安、徐州、连云港等地,就高质量绿色农业发展中的土壤问题开展专题讲座。活动中,他也带着技术和对策在一线为农民和种植大户解决生产上遇到的难题,并把这些问题梳理汇总。

  “我们把这些普遍性问题凝练成今年的提案。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进一步地在提升我省耕地质量、增加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方面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董元华委员土壤的角度呼吁要进一步提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必须要关注土壤质量跟土壤结构的问题。江苏省高等级地只占接近20%80%是中等地低等地,潜力非常大。”

  李志坚:无人机不能“无监管”

  省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8511研究所党委书记李志坚去年提交了两个提案,其中一个是关于网络信息安全。会后,江苏省委网信办对这个提案非常重视,进行理论研究、实调研

  “随着我国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类无人机在快递物流、航拍、农业植保、遥感、巡检、行政执法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并继续扩大着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李志坚表示,许多无人机超范围使用所带来的隐患威胁、伤害等相关问题也随之而来。鉴于此,今年提出了无人机管理的相关建议,建议飞”无人机进行反制。

  李鸿良:持续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润物无声

  省政协委员、江苏省演艺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鸿良今年带来的提案依然围绕着高雅艺术进校园展开。作为文化大省,江苏戏曲艺术源远流长,积淀丰厚。前年,李鸿良委员在政协会议上关于“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提案推进情况喜人。他认为这是蓄水养鱼,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当中在改变社会人的人文素质。今年希望再继续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建议,希望不光是大学,中学小学要做得更好,此外还应该进入基层,譬如社区、工厂、田间地头等,让文化惠民的春风吹遍江苏各个角落。

  李鸿良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从事昆曲艺术40多年,长期的演出经历,带给他一种感受:老百姓对于昆曲的误解太深了。“许多人打心底里认为昆曲艺术曲高和寡,听不懂,于是便抱着这种刻板印象站在昆曲大门之外,不愿进来欣赏,而且这种窘境不只发生在昆曲身上,其他高雅艺术也遇到了同样的状况。”他建议,面向非遗打造演出平台——小剧场,“因为剧场的东西是活的,它的文化属性不一样,会温暖人,会鼓舞人,会给人一种不一样的自信和动力。

  丁文剑:提升文化产品质量,推进文化江苏建设

  前年省政协委员泰州市电影家协会主席丁文剑关于“大运河国际电影节”的提案已经列入省委宣传部工作计划。为此,他感到特别庆幸,“这对全省的文化气质提升电影从业人员的创作一个特别好的展示平台观影平台投资平台,对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都是有意义的,并且也能成为宣传江苏的一个重要窗口。”

  今年,丁文委员带来关于提升我省影院电影放映品质的建议,包括影院设备更新以及影院工作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他在调研中发现,江苏是全国的票房大,但是院线建设包括影院的放映品质,存在一些问题。“电影是特别大众的艺术消费形式,跟老百姓息息相关在江苏群众的文化生活中,观影是重要部分。文化产品质量的提升需要引起重视,对疫情后院线的困难问题要进行政策上的扶持,鼓励更新设备让更好的观影效果呈现江苏观众面前。”

  记者/祝亦楠 唐宝妍 摄影/夏天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