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18日),“虎跃春来——壬寅虎年贺岁展”在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正式开展。
展览汇集了来自南京市博物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等博物馆珍藏的百余件藏品;其中,数十件文物均是首次展出。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生肖是春节的最重要主题。今年,是壬寅虎年,虎是传统文化中寓意吉祥平安的瑞兽之一。
虎是主产于亚洲的兽中之王,具有悠久的进化史。1993年,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在汤山葫芦洞发现了距今35万年以前的虎牙、虎骨化石,中国是虎的故乡。
虎的艺术形象最早出现在六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中,西周时期多出现在各类青铜礼器上。秦汉以来,虎的形象广泛出现在历史文献、文学故事、艺术作品、民俗文化等领域。
古都南京一直与“虎”有缘。老虎山、虎踞关、老虎桥、老虎头、养虎巷、龙虎巷……南京带“虎”的地名很多。文献记载,东汉末年诸葛亮到南京,感慨“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六朝时期,老虎山更是当时世家大族的墓葬地。老虎山以山形似虎得名,海拔66米,在鼓楼区上元门地铁站附近,是幕府山的一支余脉。东晋时,这里是世家大族琅琊颜氏家族墓所在,《颜氏家训》以“建邺旧山”称之。颜氏一族不但世为显宦,在文章、学术和书法等方面也富有盛名。这次展览,老虎山颜氏家族墓出土的滑石猪、陶樽、大陶耳杯等均首次亮相。
此外,还展出众多馆藏汉代龙虎纹铜镜、螭虎纹玉饰,六朝虎形石座、虎形灯座、虎雀纹画像砖,宋代母子虎形玉饰,明代十二生肖陶俑及清至民国时期的绘画、拓片、雕塑等老虎题材的精美文物艺术品。
展览以厚重的文物“虎”、生动的文化“虎”、喜庆的民俗“虎”,为大家解读虎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涵义。
展览中,数十件藏品为首次走出库房展示在观众面前,这是南京市博物总馆落实“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指导精神,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加民族自尊和自信的一次实践。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顾倩颖 通讯员/李琨 编辑/高若婷)